一條宋代排水溝,羞辱了“城市文明”

時間:2010-07-15 09:47   來源:瀋陽晚報

  6月21日,贛州市部分地區降水近百毫米,市區卻沒有出現明顯內澇,甚至“沒有一輛汽車泡水”。而離贛州不遠的廣州、南寧、南昌等諸多城市卻慘遭水浸。一時間,效率低下、吞吐不靈的城市排水系統成了眾矢之的。這一切的不同,都源於贛州市至今發揮作用的,以宋代福壽溝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統。(《中國青年報》7月14日報道)

  逢暴雨便澇,已經成了許多城市的夢魘。5月份的那場暴雨,考驗了湖南、廣東許多城市的排水能力。結果不料,以廣州為代表的現代化摩登城市,交了一份不及格的答卷,1.3萬輛轎車被淹;另據廣州市政府通報,一場暴雨造成全市經濟損失達5.438億元。然而,悲劇遠遠不止於此,比經濟損失更令公眾揪心的便是暴雨還能淹死人,並且,這樣的例子還不止一起。

  這固然有天災方面的因素,但“N年一遇”的客觀理由説上一遍兩遍管用,每次都拿來搪塞大眾的質疑,也就不怎麼有説服力了。兩個明顯的問題是,溫帶大陸型氣候不獨我國所有,何以我們的城市容易成為“東方威尼斯”?古代的暴雨也不是全部就比今天小,古代的城市難道也天天被淹?時下,全國各地都進入到了雨水期,甚至還會遭遇到強勢的颱風,如何做好城市的排水工作,理所當然成了城市的重中之重。

  以上兩個問題,其實都有現成的答案。一個是青島,一個是贛州。青島回答的是空間上的問題,贛州回答的是時間上的問題。有城建專家説,青島市老城區的排水系統是全中國最好的,而最好的排水系統卻是100多年前由德國人修建的。只是可惜,我們沒有學會德國修下水道的技術,但匆匆忙忙地修建起了水泥化的森林。可問題是,即便我們覺著“殖民主義”有可恥的成分,我們也不應該拒絕人家的長處與“拿來主義”。

  就算不學德國,學一學老祖宗也不為過吧。贛州用著宋代遺留下來的排水系統,或許只能證明人家文物古跡保護得好;可全城老百姓對於暴雨來襲時的泰然與自信,卻足以令一些大城市汗顏。現代化的排水系統,竟然不如千年古溝,廣州市三防總指揮歐陽明説,“暴雨成災的原因,是由於廣州的排水系統防洪排澇標準偏低。”那麼,這條千年古溝,有什麼樣的特點呢?新聞中説,贛州福壽溝高大約為1.15米,寬大約為1.65米,更重要的是,贛州排水溝的坡度是現代下水道的4倍,所以,即使流量增加三四倍,千年水溝仍然可以應付。對比之下,廣州等市的排水量卻是按平均數值計算的,即“一年一遇”的標準。

  一條宋代的排水溝,羞辱了所謂城市文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雨果在《悲慘世界》裏的這句名言,不停地考問著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設:城市不是堆積木式不停地建高樓大廈,排水、交通、綠化等項目應該組成一個系統,一個能夠完成新陳代謝的生態環境;城市更不是個別領導與個別部門的政績工程,不能只圖形象上的美觀而忘記掉對生命財産安全的保證……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