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迷信重刑思維是不行的。亂世用重典的話,當然解氣,對於舒緩民意有一定作用。但如果食品安全領域的問題得不到根本好轉,再多嚴厲之詞最終也不足以建立人民的信心
國家食藥監總局5月16日上午召開保健食品打“四非”專項行動新聞發佈會。國家食藥監總局規劃財務司負責人王小岩指出,目前在中國食品安全領域,違法犯罪問題十分突出,要讓那些為了謀財不惜害命的人傾家蕩産、人頭落地(5月16日人民網)。
事實上,包括食藥監部門在內的部門並不是第一次發表類似觀點。甚至早在3年前,最高人民法院等4部門還專門以通知的形式要求,罪當判處死刑的,要堅決依法判處死刑,與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的職務犯罪分子一般不得適用緩刑。這些要求和表態不可謂不嚴厲,但是效果表明,僅僅有表態是不夠的。
其實也不是説最近幾年相關部門對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打擊不夠嚴厲,懲處力度實際已經比之前大得多。關鍵的問題在於,食品安全問題是個系統工程,僅僅在行政處罰或司法環節施以重典,能夠起到的最多也就是一定的威懾作用。特別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問題頻發,關鍵出在安全監管環節。所以,如果監管依舊漏洞百齣,即便對制售者處以再重的刑罰,但實際中被查處的幾率很小,同時獲利又多的話,那麼食品安全依舊難以保障。
從這個角度上説,僅僅對制售者施以重刑,無異於抓錯了表裏、治標不治本。可以理解,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導致民憤極大,重刑思維才被各界寄望,特別迎合了公眾心理。而所謂重刑罰的思維,依舊是一種嚴刑峻法治罪思維。既然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的立法不夠,而在於執法和行政監管,那麼僅靠亂世用重典是不夠的。
作為新組建的國家食藥監總局,權力更大,同時所肩負的食品安全責任比以前也要大。而近段時間,發生了幾起影響惡劣的食品安全事件,以致于李克強總理親自下達指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食藥監總局召開新聞發佈會,表明自己的立場,重申“亂世當用重典”,也屬於正常。不過我們還是要追問一句,為什麼每逢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相關部門就表示要施以重刑,這除了彰顯相關部門的整治決心外,實際作用如何?
簡單迷信重刑思維是不行的。亂世用重典的話,當然解氣,對於舒緩民意有一定作用。但如果食品安全領域的問題得不到根本好轉,再多嚴厲之詞最終也不足以建立人民的信心。在實際工作中,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治理體系,其中包括:落實好各個環節的監管責任,摒棄簡單的關門監督和重刑思維,建立起全社會的綜合監督網路。
如果仔細分析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會發現,食品安全危機的背後,其實處處暴露的是食品安全監督體制的問題。當然也不否認,中國社會道德滑坡嚴重,食品領域的道德滑坡問題也十分嚴峻。但道德的滑坡不是單方面造成的,只有明確監管責任、嚴厲懲戒失職行為,監管部門才會有痛感,才不敢不負責。有了更負責任的監管,食品行業違法犯罪的行為必然大大減少,食品行業的道德水準才會逐步提高——這才算從源頭上治理好了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