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呆五分鐘 和人這一輩子
國家衛計委倡導“5125”健康生活理念,建議市民每天給自己留5分鐘發呆時間;每天運動1小時、掌握1項運動技巧和加入1個運動社群;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週攝入25種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樣化。
另外幾項沒有太大爭議,唯有這“發呆五分鐘”,引來不少訕笑聲,有人質疑發呆健康的科學性,為什麼是五分鐘而不是十分鐘?好奇于怎麼樣才能做到發呆五分鐘,掐著手表算時間?又如何才能收發自如?
我理解發呆是一種放鬆心情、舒緩緊張情緒的方式。現代社會的節奏過於緊張,早出晚歸、朝九晚五,一天到晚圍著房子票子孩子打轉,電視《蝸居》裏海萍的一段對白很形象地描述了這種狀態,“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也就是説,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發呆則不然,發呆的時候,思維斷片、空間停頓、時間停滯,大小事情都不重要了,科學研究證明,在發呆的時候,人是輕鬆、快樂的。
五分鐘也只是個模糊的時間概念,發呆的精髓在於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所焦慮的事情被拋到了九霄雲外,不知不覺你的思緒得到放鬆。很顯然,發呆這種事屬於無意識的舉動,不是想發就能發,想發多長時間就能發多長時間的,正襟危坐想發呆,一門心思求健康,那就不是發呆了,而是折騰自己了,發呆不成,反成了負擔。
我們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時間,更不必向衛計委去追問一個發呆的秘方。順其自然就好,發呆可以,運動、朋友團聚、跟家人聊聊天、飯後散散步都是很好的方式。只要感覺這一天的勞累以後有那麼一段徹底放鬆自己,讓思緒自由遊走的時間,目的也就達到了。
更重要的是,都市人得有一種讓生活慢下來的意識。別總拿沒有時間當藉口,也別一提放鬆就是飛到哪去,去哪個異國他鄉。有些人身處鬧市可以活得很從容,有些人哪怕進了深山依然憂心忡忡,這不在於時間的多少,也不在於地點的好壞,內心平靜,哪怕一縷陽光都是溫暖的,心浮氣躁,去哪都索然無味。這不是想給大家熬心靈雞湯,而是有深刻的現實意義的。對健康的追求,要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要追求健康的人生觀。該享受的生活要享受,該承擔的責任也不要逃避,不該追求的慾望請及時放下。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追名逐利、欲壑難填,如果都這麼功利,就不是為自己活著,而是活在了身外物中。
也別動不動就想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世界很精彩,可是看完以後就能解脫了嗎?你不可能一輩子在路上,一輩子不碰柴米鹽油,這不是放鬆心情,而是避世,是逃避自己的社會責任,而這恐怕也無法真正取得內心的平靜。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