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是這些年中國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怪現象,且有日益增多之勢。日前某研究機構發佈“中國大陸城市‘鬼城’指數排行榜(2014)”預測,中國未來可能會出現近50座“鬼城”。
“鬼城”意味著政府決策、資本驅動、土地財政、城市規劃、政績追求等多方面的失誤,按照常理,“榮膺”鬼城之後,那些上榜城市都應該認真反思一番。但是,我們從未見過何地因此處理過官員,連愧疚的心思都沒有。相反,某些地方政府還會做出一些令人捧腹的另類反應。
一是做“反駁”文章。所謂反駁,其實就是動員地方媒體或買通一些見風使舵的專家,命其論證榜單失之偏頗、榜單設置不夠科學、評選機構不夠權威、評選機構別有用心等。在一些反駁文章中,本地開發商沒有跑路,也被當成了重要證據;一些“反駁”文章,會把本地的生態環境、豪華小區、高中低檔消費場所、學校科研機構乃至於旅遊景點、歷史傳説等,都拿出來作為“反證”。自説自話之後,難見開放論證,也沒有邀請第三方獨立媒體、獨立評選機構去實地調查。
二是企圖錦上添花。在做“反駁”文章的基礎上,有些地方會更進一步地邀請“友好”的媒體,或是“網路大V”等做錦上添花文章。通過地方政府部門、外宣部門的精心選擇,找準足夠吸引眼球的新議題,顧左右而言他。你説我“發展貧血”,我卻拼命向你展示臉上新涂的油彩。最終,“鬼城”的問題仍然存在,但地方政府早已巧妙地轉移了媒體和輿論的注意力。
三是尋找應對策略。針對新開發樓盤入住率不高,針對城市缺乏吸引力等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固然也會尋找一些應對的辦法。可惜的是,地方政府苦心孤詣追求的,常常不是實事求是地找出問題癥結所在,不是對城鎮化的政績追求和不切實際的土地財政訴求進行緊急剎車,而是進一步“論證”發展成同類城市中佼佼者的可能性。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他們得出的結論,居然不是緊急叫停“鬼城”建設,而是面對捏造的居民“剛性需求”數據和想當然的城市做大做強的可能性,最終提出必須“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加大房地産開發力度”。其可怪也歟?
成為“鬼城”之後,沒有人負責,沒有人道歉,甚至於沒有對大而不當的城市建設緊急叫停,這顯然不是正常現象。對鬼城沒有痛徹骨髓的反思,我們不免要憂慮:“驅鬼”不成,恐添新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