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建與民主政治良性互動

時間:2014-10-13 15:13   來源:人民日報

  “這一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但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的歷史進程永遠不會結束。”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凸顯出教育實踐活動不僅事關黨的自身建設,更和中國整體政治發展息息相關,而這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

  中央領導多次強調的“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要求。新中國建立之後,反對官僚主義以保證國家的人民性,就成為中國共産黨努力追求的目標之一,而黨內歷次集中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也成為此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基礎和背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刻,教育實踐活動以政黨建設方式,推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展,破解了一系列難題,獲得了一系列成果,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教育實踐活動首先體現為對人民當家作主的發展。此次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其中,“為民”為的是讓權力服務對象落實在人民上,而不是少數掌權者,保證公共權力的正當性。“務實”為的是權力運用能夠有效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保證公共權力的有效性。“清廉”為的是權力使用不異化,不以權謀私,保證公共權力的純潔性。

  在監督手段上,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是發揮黨組織與民眾兩方面的作用,實現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有效監督,並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成果。在實現方式上,教育實踐活動也有一系列探索與創新。如運用新的手段來推動黨的傳統群眾路線工作方式的落實;推動擴大民眾參與的民主探索,從而達到有效表達與科學決策;推動制度創新,結合教育實踐活動反映出來的問題,對黨的自身建設制度以及國家各項制度進行清理和創新,等等。

  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遇到的一些困境,教育實踐活動也進行了有效破解。以往的實踐表明,在群眾參與、依法推進和堅持黨的領導方面,往往很難做到全面兼顧,而教育實踐活動初步提供了破解這一困境的經驗。比如,通過黨的領導與推動,同時以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發動群眾參與,實現了群眾參與與秩序建構的有機統一,並探索出了一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與民眾有效合作的方式與制度。通過黨的作風建設,對領導機關與領導幹部進行有效監督,不對國家法律産生衝擊以及不干擾正常國家制度運作,從而使現代國家建設中政黨起到聯繫國家與社會,並代表社會對國家進行監督的作用,又不影響國家的正常秩序。

  教育實踐活動一方面使政黨自身找到了有效領導與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方式,另一方面也推動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以及整個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踐行群眾路線無盡期。堅持這種發展中的新型民主實踐,就能實現黨的建設與整個政治發展良性互動,源源不斷地給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生機和活力。(作者鄭長忠為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