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人在證途”之累須限權簡證

時間:2014-02-21 14: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在廣州市兩會政協各界別委員代表座談會上,委員曹志偉現場展開一幅長3.8米的“人在證途”長卷,列明個人一生常見辦證就超百個,以此直觀展現市民辦證的繁冗和不易。他吐槽説:“中國人一輩子不是在辦證,就是在辦證的路上。”(2月20日《南方都市報》) 

  按曹志偉委員的分類,目前國人需要辦理的證件分為六個類別:身份證明類、學歷證明類、工作證明類、家庭婚姻證明類、財産保險證明類、生活證明類。辦理這些證件需要經過18個部委局辦,39個處室、中心、支隊和所審批,蓋100多個章,並需要繳費。

  客觀地説,個人證件的增加,從某種程度上説,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個人的活動空間、流動性大大增加,身份標識變得極為重要。但是,證件存在的必要性,並不能成為證件氾濫的理由。目前,國人的證件種類繁多、辦證程式繁瑣、證件管理複雜,往往讓人疲於奔命,已是不爭的事實。

  龐大的辦證人群,不僅要花費數額不菲的申辦經費,也讓部門權力在辦證的規定程式、具體環節中得以彰顯。從這個意義上説,每一個證件都代表一種權力,每一次收費就是一種權力“變現”。過多過濫的證件,不僅為辦證部門尋租提供了空間,也為辦假證開闢了市場。

  其實,名目繁多的證件一直難以精簡,根本原因往往是部門利益在作祟。隨著社會的發展,證件功能的增加是必然,但證件數量的增加卻未儘是必然。散落在許多部門的證件,完全可以合併,證件背後的公共服務完全可以整合。

  簡化程式,精簡證件,也是大勢所趨。據專家分析,未來的社會保障卡的意義將加強,因為它不僅證明了中國公民的身份(身份證的功能),還證明你可以繳費,享受各種社會保障待遇,還能解決戶口人戶分離單位檔案斷檔的問題,所以,社會保障卡替代多種身份證明是必然趨勢。

  而資訊化時代,一張晶片能夠容納的資訊足夠多了,也為諸多證件介質與功能的合併整合提供技術上的可能。依託公民資訊大數據庫網,逐步實現“一證行天下”。眾多的證件可以“合併同類項”,不僅可以提高證件的技術含量和資訊含量,取消併合並大部分證件,從而減少證件數量,也會讓造假者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當然,要達到這種以人為本的治理模式,需要頂層設計打破部門利益的樊籬,防止一些部門以管理與服務為名“各自為證”,在辦證過程變相撈取“福利”、擴張權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公眾從名目繁多、名正言順的辦證之累中解放出來。而從證件辦理的亟須改進,也可以清晰映射出當今社會從管理向治理轉型的必要與緊迫。(尹於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