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人展示活的中國文化
新華網消息 文匯報報道,北京奧運會的舉辦,為向各國朋友介紹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我們要向國際社會展示歷史文化遺產“後面的東西”,提供對于中國文化的有深度的認識
“原生態”也好、“原汁原味”也好,都不能停留在形式的、技術的層面,還必須用現代人的心靈和眼光去融會、解釋,那才能釋放出無窮的意味
展示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和意味,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光彩和它所呈現的人類共同價值,展示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世界、人生願望和審美情趣,這樣我們就展示出了一種活的中國文化 。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國力的增強,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增大。國際社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關注中國,各國朋友都希望對中國文化有比過去更真實、更生動、更深入的認識。
北京奧運會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向各國朋友介紹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季羨林先生說:“人文奧運就是兩句話,一句是宣傳中國優秀文化,一句是吸收外國文化。”季先生用非常簡潔的話點出了要點。
我想,在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期間,當然也包括在這以後,我們向國際社會介紹、展示中國文化,有一點是應該追求的,就是要展示活的中國文化。
展示活的中國文化,以下三方面也許是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
第一,我們要向國際社會展示歷史文化遺產“後面的東西”,也就是要向國際社會提供對于中國文化的有深度的認識。
介紹中國文化,當然要講述中國的歷史故事,介紹各種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如故宮、長城、書法、繪畫、蘇州園林、昆曲、京劇、民間工藝、飲食、服飾、民居等等,但更要展示在這些歷史知識和物質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後面的東西。這“後面的東西”是什麼?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神、內在意味與核心價值。例如,我們從楊柳青年畫和桃花塢年畫的熱鬧、歡樂、喜慶的畫面,可以看到中國人對于過平安、富足生活的強烈願望,這是中國老百姓最普遍、最本質、世代不變的願望,這也就是這些年畫“後面的東西”。又如,我們從麥積山佛像和青州佛像的微笑,以及《西遊記》中百折不撓的孫悟空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國人無論在太平的歲月還是在苦難的歲月,無論是處于順境還是處于逆境,都能保持樂觀、從容的氣度,從不喪失對生活的信心,這就是這些藝術作品“後面的東西”。又如,我們從純凈的瓷器、煙雨迷離的江南園林和溫婉清麗的女子旗袍,可以看到中國人優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這就是這些工藝品和園林建築“後面的東西”。如此等等。這樣展示出來的中國文化,有內在的精神,有活的靈魂,這就是活的中國文化。這樣,國際社會的朋友,對中國文化就能獲得有深度的認識。只有這種有深度的認識,才能照亮中國文化的本來面貌。近些年我們常常聽到“原生態”、“原汁原味”等說法。我想,“原生態”也好、“原汁原味”也好,都不能停留在形式的、技術的層面,還必須用現代人的心靈和眼光去融會、解釋,那才能釋放出無窮的意味。
第二,我們特別要注意展示中國文化中體現人類共同價值的內容。
我們向國際社會介紹和展示中國文化,當然會特別選擇那些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它們往往體現我們民族的獨特的價值觀和思想體係,這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另一方面,這些最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又有可能體現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例如,我們從孔子的《論語》和天壇的建築,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大自然敬畏和感恩的心境;從中國山水花鳥畫,可以看到對生命的愛,看到中國人對人與萬物一體之美的欣賞;我們從《老子》、《周易》、禪宗的思想和中醫的理論,以及太極拳、圍棋等體育活動,可以看到中國人順應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智慧;我們從盛唐時期“洛陽家家學胡樂”,從長安城“胡服”盛行、胡風彌漫,以及從20世紀初期老上海的開放、時尚和活力,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外來文化一貫有一種開放和包容的胸襟;如此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體現人類共同價值的內容。對于這些,我們過去有時注意不夠,今天我們應該著重把它們照亮。照亮這些內容,不僅可以展示古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還可以展示當代中國人廣闊、平和、開放、包容的內在心境,這是對這次北京奧運會提出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口號的一種極好的闡釋。
第三,我們要力求展示中國文化的活的風味,使世人感受到中國文化流動的氣韻。
構成一種文化的最基礎的東西,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世界。我們在介紹和展示中國文化的時候,應該特別關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世界、生活態度和生命情調,他們的人生願望和追求。例如,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種毫無拘束的快樂的氣氛,可以看到中國人對于平靜、安樂、和諧生活的滿足的心態;我們從中國人在彈琴、下棋、飲酒、喝茶時著意營造的詩的氛圍,可以看到中國人對于審美人生的追求等等。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但都能承受,和老百姓的這種心態可能有一種內在的聯係。把這些東西展示出來,中國文化就有了活的風味。這樣展示中國文化,就不是使人遠遠站在那里望一望,而是可以使人到里面去感受,感受中國文化的流動的氣韻與無窮的意味。
展示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和意味,展示中國文化的獨特光彩和它所呈現的人類共同價值,展示中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世界、人生願望和審美情趣,這樣我們就展示出了一種活的中國文化。我想,這種活的中國文化,比較容易引起國際社會朋友們的興趣,也比較容易得到他們的理解、尊重、欣賞和認同。(葉朗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市哲學會會長、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