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東北郊區溫榆河畔的一家污水處理廠內,工人們正在通過微濾膜技術凈化污水。這種微濾膜表面佈滿小孔,每個孔的直徑只有頭髮絲的五百分之一。這些孔不是機械化打眼,而是膜材料製造過程中通過分子置換形成的。
這家工廠每天能處理20萬噸污水。凈化後形成的再生水,從這裡流向北京城區、農田、工廠。它還曾用於北京奧運會的水上項目。
50歲的文劍平從12年前開始從事膜技術研發。他率領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為自主研發的這種微濾膜技術,使污水處理的成本大大降低。
這為中共十八大後將要進一步大規模實施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注腳,其中,節能環保就是著力發展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
過去3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GDP年平均增長率9.9%的驕人成績。然而,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對資源和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在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創新無疑是打開轉變之門的一把關鍵鑰匙。
近幾年,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建設創新型國家。廣義的國家創新戰略涉及到管理體制的創新、科技的創新、發展模式的創新等,而科技創新以及由此引起的新技術革命和産業革命,將會給國家帶來實現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形勢下,使中國保持了30多年的經濟奇跡得以延續。
拼技術的新興産業
“多年來,污水處理成本過高阻礙了這個行業的發展,因為核心部件微濾膜需要進口。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微濾膜達到了國際一流的水準,處理一噸污水的成本只要七毛錢。”文劍平説。
技術革新帶來了新的邊際效應。“污水逐漸成為大家爭搶的資源,”文劍平説,“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對每年的用水指標有規劃,指標用完了就不再批新項目,於是大家紛紛轉向經過處理的污水。”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碧水源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4.66億元,同比增長一倍多;利潤8066萬元,增長超過30%。
隨著技術成熟,碧水源已經在京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膜研發和生産基地之一。文劍平説,儘管目前全球經濟低迷,但公司正計劃明年進入歐洲和美國,他對此充滿信心。“污水處理和其他産業不一樣,只要有人,就要喝水、要排水、要處理水。”
在污水處理産業工作多年的文劍平深知,在新興産業上保持優勢就要“拼技術”。碧水源公司共有員工1200人,其中研發團隊有300多人。公司每年銷售額的4%-5%都用作研發。而他本人無論工作多忙,每天都儘量拿出三個小時搞研發。
文劍平也深深感慨,民營企業搞研發不容易。“能克服技術難關的高端人才一般不願意到小企業來,他們喜歡在大型研究機構或者國有企業工作,覺得有面子、有保障。”
“也正因為如此,我盡可能地為人才創造好的研發環境。”文劍平説,“這個行業科技含量高,不創新就會被淘汰。”
不僅是工程師優勢
碧水源代表了一批希望通過技術優勢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這也折射出中國發展思路的變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傳統的“中國製造”出口受阻,中國確立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全部都是技術密集型産業,包括節能環保産業、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生物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新能源産業、新材料産業、新能源汽車産業。中共十八大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確保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麼,這些産業就將成為有力的支援。
安徽科大訊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推出的手機客戶端産品“訊飛語點”成了蘋果Siri軟體的有力競爭對手。因此,“訊飛語點”從6月起申請在蘋果商店上線,卻一直被拒絕。
“語點打敗Siri”是行業內流行的説法。這款客戶端産品能將語音轉化成文字,讓中國人“説”出短信,“説”出微博、語音撥打電話、搜尋餐廳。目前,“訊飛語點”的蘋果越獄用戶為100多萬,安卓客戶端下載量達400多萬。
科大訊飛副總裁江濤説:“與Siri中文版相比,科大訊飛的中文語音識別度更高。我們略勝一籌,一是因為演算法上的優勢,中國工程師的技術水準絕對是全球一流的;二是因為數據上的優勢,科大訊飛搭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語音雲。”
中國正在努力發展以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不同於很多傳統行業靠關係、靠資源生存而缺乏創新的動力,從事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的很多企業從一誕生就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充滿創新的熱忱。
江濤坦然承認,國外的新理念和新技術時刻影響著中國。“我們做到了技術上的突破,但比它更高一個層次的是模式的創新。我們擁有最棒的工程師,但是馬雲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模式,扎克伯格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模式,我們還沒有。”
“可能三五年後看今天的訊飛語點,會覺得那麼原始,那麼簡單。”江濤説。
政府主導的創新模式
根據中國政府的規劃,到2015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將達8%,到2020年力爭達到15%。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曾表示,這些産業領域都是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新興科技和新興産業的主攻方向,其中一些重要領域一旦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完全可能推動新一輪産業革命。
在電動汽車這一代表汽車工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領域內,中國正在加速前進。科技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9萬輛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在25個城市上路行駛,規模全球領先。
北京90路純電動公交車司機馮雪是中國電動汽車“駕齡”最長的人之一,自2008年駕駛純電動奧運大巴以來,馮雪累計駕駛里程已經達8萬公里左右。
“電動公交車好開,操作上和普通公交差別不大。”馮雪説。90路環線全程33公里,馮雪每跑兩圈後在總站換一次電池,用電成本是用油的不到六分之一。
在世界汽車工業中,中國是後來者,對國外技術依賴非常嚴重。中國將電動汽車定位為先導性産業,希望通過科技突破,擁有汽車工業跨越發展的機會。
由於造價等原因,目前電動汽車在中國的推廣主要靠政府補貼,這些汽車基本應用在公交、郵政、環衛、出租、公務用車等領域,為大範圍的應用電動汽車積累了數據。
如何進一步增加電動汽車充電後的行駛里程,仍是電動汽車普及的巨大挑戰。
馮雪相信:“技術革命是每分鐘都可能發生的事情。十年前的手機使用的都是鎳氫電池,穩定性差且體積大,後來無聲無息間鋰電池迅速普及。你可以想像車用電池的發展未來。”(記者 韓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