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劉菊花、王敏)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鋼材、建材、有色等原材料産品的産量和價格都在探底階段,這個消息再次引發業內對於原材料行業産能過剩的熱議。
産能過剩將使中國進入工業衰落的“鐵銹時代”,還是將點燃這些行業轉型升級的“涅槃”之火,改變盲目追求擴充産能、資源過度消耗、低水準重復建設的粗放發展方式?
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2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鋼鐵等原材料行業的確遇到了比較嚴重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市場容納不了這麼大的生産能力,産品價格和利潤已處在近年來最低水準。然而與此同時,這些行業也面臨著倒逼機制帶來的難得機遇:調整不合理産業結構,在控制産能過快增長的同時,加大淘汰落後和兼併重組力度,由傳統的以生産型為主向生産服務型轉變,提高全産業鏈發展水準。
全球趨勢:産能過剩、價格低迷、利潤下滑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8月,全國水泥産量138146萬噸,同比增長5.9%,增速同比減緩12.5個百分點;全國粗鋼産量48157萬噸,同比增長2.3%,增速同比減緩8.3個百分點;鋼材産量62770萬噸,增長5.7%,減緩7.4個百分點。
同時在前7個月,建材行業實現利潤1662億元,同比下降9.6%。其中,水泥行業利潤261億元,下降53.1%。鋼鐵行業實現利潤793億元,同比下降48.3%。其中,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利潤492億元,下降3%;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242億元,下降73.2%。
“評估我國行業現狀需要有一個更大的尺度和角度,不是説目前行業面臨困難就毫無希望了。實際上,以鋼鐵為例,隨著我國工業發展壯大,鋼鐵行業增長迅猛,2011年粗鋼産量比2002年增長2.8倍,生鐵産量增長2.7倍,鋼鐵産量的增長有力支援了鋼鐵行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朱宏任説。
朱宏任認為,鋼産量大幅增長的同時,我國整個鋼鐵行業的裝備水準和建設能力也大幅提升。“現在我國煉鋼主體設備90%達到國産化,千萬噸級別大工廠都有能力自主完成全流程設計。但行業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中國鋼鐵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認為,鋼鐵産能過剩和鋼材市場價格低迷是全球性表現,國際國內鋼材價格均在持續走低。國際市場鋼材價格指數從2011年3月末的222.8點的高位逐月下降到今年5月末的186.1點,價格下跌16.47%,而我國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2011年5月末的135.93點高位也逐月回落到今年5月末的117.52點,下跌13.54%。近期由於市場疲弱,國際市場部分鋼鐵産品出口報價進一步降低。
“從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需求分析預測看,國內鋼鐵企業要做好迎戰困難和長期過冬的思想準備。”張長富説。
深層內因: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落後、産能過度無序擴張
朱宏任認為,我國産能過剩在原材料行業表現得尤為突出,深層次原因在於産業結構不合理,發展方式落後,産能過度無序擴張。“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形成的生産能力,與經濟下滑時期降低的市場需求之間,形成了尖銳矛盾。”
張長富預測,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振影響,我國鋼鐵生産和出口將繼續呈下降趨勢,原燃材料價格降幅加大,社會庫存也持續減少,近期國家加大了穩增長的措施力度,預計後期市場會有所好轉,鋼材價格應呈趨穩態勢。
“當前固定資産投資擴大將暫時緩解産能過剩産業的困難,這些行業如不能抓住這個機會調整結構,淘汰落後産能,主動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生産能力,當前碰到的問題就不能得到根本解決,以後還會變本加厲地來襲。”朱宏任説。
破壞環境、品質低劣的“小鋼鐵”“小水泥”將面臨或者被淘汰或者技術升級的終極選擇。
鳳凰涅槃:提高附加值、提升産業鏈、優化結構
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的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鋼鐵産品同比進一步下降,但我國出口鋼材平均單價比進口鋼材平均單價每噸少366美元,低27.6%。
“我們一方面産能過剩,另一方面又需大量進口鐵礦石等原材料。單純擴大生産能力低水準重復投資已經走不通了,必須提高技術和環境門檻,提高發展品質。各地政府應該把調結構、轉方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能再一味盲目擴充産能。”朱宏任説。
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認為,鋼鐵行業將必然有一個大調整,目標是實現兼併重組,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國有企業不能總虧本生産而應改變經營機制。
朱宏任表示,下一步我國將積極開拓鋼鐵等産業的高附加值市場,提升上下游全産業鏈建設,進行産品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促進工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同時,用資訊化推動工業化,在“兩化”深度融合的過程中,促進工藝、技術、裝備、管理的全面提升,培育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