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6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數據之後,北京市統計局近日發佈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6月份CPI同比上漲2.6%,創下21個月以來的最低漲幅,這表明一線城市通脹水準也呈現回落態勢。儘管如此,普通民眾對CPI的下降感受似乎並不明顯,普遍感覺錢還是不經花。為什麼居民會有這樣的感受呢,CPI未來幾個月還會繼續下降嗎?
物價指數還將繼續走低
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八大類商品中,除居住類價格漲幅比5月漲幅提高、衣著類漲幅持平外,其他6個類別漲幅比上月均有回落,其中回落幅度大的是食品,漲幅從上月的8.4%回落到6月的6.3%。鮮菜漲幅環比連續3個月下降,豬肉漲幅連續5月環比下降,這些因素帶動CPI漲幅回落明顯。
“目前北京通脹壓力明顯得到緩解。”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副總隊長邢志宏表示,在當前整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內外需求不旺,輸入性通脹壓力緩解以及翹尾因素減弱等多重疊加因素之下,預計三季度CPI會穩定在當前這個較低的水準。
對於CPI是否會延續當前下行走勢,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本輪CPI同比的低點最早可能在今年10月前後達到,最晚可能要到明年年中才會出現。在他看來,未來物價回升時點取決於刺激政策對增長的實際帶動程度。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也指出,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同降致CPI同比大幅下行,全年物價將呈前高後低,7月份CPI將繼續大幅下行,10月份或至年內最低點。
居民仍感覺物價高
然而,與統計數據顯示通脹壓力回落明顯相比,普通民眾並未明顯感受到物價漲勢趨緩,反而感覺許多商品仍在不斷漲價,購買力下降是最普遍的感受。
財經評論員余豐慧對本報記者表示,居民之所以感覺與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物價指數存在一定差異,主要是兩個方面原因:一是雖然蔬菜、肉類價格下降了,但是,大蒜、雞蛋等價格仍在高位,同時一部分日用品價格和飲食價格上漲較為明顯。也就是説物價回落是在此前高位基礎上的回落。二是居民拿當前物價與自己的收入對比,感覺物價仍很高,承受能力仍然有限。
邢志宏認為,CPI統計反映的是居民用於消費支出的所有商品和服務,是若干個商品服務價格在一定時期的總體平均數,而每個人對一時、一地、一種商品或服務價格的感受肯定存在著差異,所以不可能每個人的感受都跟CPI變化一樣。此外,從當前數據看,CPI漲幅雖有較大幅度回落,但依然還是在上漲。同時,8個領域的物價漲幅也並不一樣,這些領域中,與市民關係最大的就是食品價格,而食品價格漲幅是6.3%,遠遠高於CPI漲幅,這也是大家感覺有些不一致的原因。
增加收入提高承受力
如何才能消除居民對CPI感受上的巨大差異呢?余豐慧認為,應從3個方面努力:首先,物價回落基礎是不穩定的,控制物價、抑制通脹政策不能有絲毫放鬆。其次,統計數據特別是牽扯百姓切身生活的物價指數數據一定要擠乾水分,確保真實性,確保真實反映居民對物價的心理感受。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就是大幅度提高百姓收入特別是中低群體的收入水準。使得居民收入增速把物價上漲指數遠遠拋在後面,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水準進而增強其對物價走高的承受能力。因此,無論從增強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承受能力,還是從刺激消費、啟動內需上,都要求儘快啟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事實上,在當前GDP增幅與CPI漲幅雙雙回落的形勢下,提振內需、擴大消費是穩定增長、遏制經濟增速下滑的有效手段,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會保障則是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的重要因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副部長徐洪才對本報記者表示,在當前形勢下,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而其中關鍵的一項改革就是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要不斷擴大對中低收入階層的保障,增加轉移支付,讓老百姓有安全感,他們才能敢於消費。此外,還要不斷增加就業機會,增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以此來提高居民的收入。(記者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