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堅定有力,被國際上視為中國崛起的標誌之一。然而,我們在高興之餘,也應該好好思考中國的企業應該給世界帶去什麼樣的形象。
近些年,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顯著增強,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據有關部門統計,2002年至2010年間,中國企業非金融海外直接投資額從每年27億美元迅速增加到590億美元,範圍更是從最初的資源開採、基建工程拓展到機械製造、網路通信、金融服務等諸多領域。
相比“引進來”,“走出去”要困難得多。“走出去”是企業與外部環境的不斷適應,是一點對多點的不斷磨合。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良好的形象將為企業海外磨合提供額外的潤滑,成為企業“走出去”能否平穩、可持續的關鍵。企業“走出去”需要“因地制宜”,但更需要“優質名片”。
回顧這些年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歷程,無論是早期的“海爾”登陸美國、“青島啤酒”上市,還是後來的“吉利收購沃爾沃”、“上汽收購羅孚”,良好品牌和形象都成功地助推企業實現全球拓展,成為其紮根海外的有力“軟體”支撐。但同時,也有些只顧眼前經濟利益,忽視形象建設的企業,不但自身國際化的腳步步履蹣跚,有些甚至拖累了整個行業“走出去”的步伐。因為唯利是圖、惡性競爭、破壞環境、不尊重當地風俗、違法違規等導致中國企業在海外“走不下去”的案例總是讓人扼腕嘆息。
更為重要的是,企業“走出去”代表的不僅是企業自身形象,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中國形象,是外國人眼中的“中國觀”。美國政治學家約瑟夫 奈曾經指出,“作為軟實力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形象,其根本來源主要是社會,而非政府”。形象也是利益,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國家軟實力在維護國家利益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通過企業輸出國家形象的民間公共外交已經日益成為各國塑造國家形象,加強軟實力的重要一環。
中國在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正在深度磨合,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將一個良好的形象展現給世界,需要贏得世界人民的民心。企業“走出去”,請牢記你代表中國!國家有責任保護企業的海外合法權益,企業也有責任維護國家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