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1日專電(記者 王優玲)網路團購發展紅紅火火。據團購行業的有關統計數據,截至今年7月,全國團購網站數量突破5500家;僅7月單月,全國團購銷售總額高達18.9億元,環比增長15.3%。數十億銷售額的背後,既反映了網路行銷的強大,也折射出現代人消費方式的改變。
然而,隨著團購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這種消費者、網路平臺、供應商互不照面的消費方式,被一些缺乏誠信甚至不法經營者所利用。消費者該如何煉就“火眼金睛”,識破團購“陷阱”,收穫團購“餡餅”?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消費者協會有關負責人。
網路團購頻現五大“陷阱”
陷阱一:貨不對板,退還貨難。
——主要表現: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極低的團購價格,吸引消費者參團,將假冒偽劣的電子産品、珠寶玉石、品牌服裝等推銷給消費者。消費者一旦發現産品品質存在問題,作為經營者的網路平臺和供應商相互“踢皮球”,或設置重重障礙,拖延或拒不解決問題。
陷阱二:服務注水,價外有價。
——主要表現:消費者參團後,實際消費情況明顯趕不上團購網站的“精彩”介紹。比如:消費者林小姐參加某團購價為89元的腿部脫毛服務,經到店諮詢,團購價只脫一條腿,脫兩條腿需加價500元。
陷阱三:高標低折,吸引眼球。
——主要表現:一些團購網站通過抬高原價或先標出遠遠高於市場價的團購服務項目,然後以超低折扣價格向消費者推銷,實際上消費者得到的實惠遠不如網站的宣傳。比如:某團購推出原價2245元的超聲波洗牙,團購價格僅38元,相當於0.15折,經實地了解,實際如果不參加團購收費也只需要58元,因此團購的38元不是0.15折,而是6.5折。
陷阱四:線上誘人,線下限制。
——主要表現:一些團購網站誇大甚至虛設團購項目的優點,然而消費者實際體驗時,經營者往往在消費時間、消費金額、消費頻次等方面加以限定,致使消費者無法體驗到團購的樂趣。
陷阱五:服務超售,兌現困難。
——主要表現:一些團購網站把一些較熱門的餐飲娛樂、旅遊住宿、家政服務、美容健身等服務,以較低的團購價格推銷給消費者,而售出的服務數量遠超服務接待能力,形成服務超售,致使部分消費者在實際消費時,往往無法按期兌現。比如:消費者88元團購了某酒店1天,網站宣稱“入住無時間限制”,然而消費者打算雙休日入住時,卻被酒店以客滿為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