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乏力和成本提高迫使中國服裝企業轉型升級

時間:2012-02-22 13:15   來源:新華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熬過了金融海嘯,又遇到歐債危機。”廣東省東莞市天潤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耀林一見到記者就大倒苦水,“目前出口訂單比往年同期下降近30%,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反而上漲20%。”</p>
<p>  天潤服裝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出口泳裝、內衣為主的服裝企業,擁有12條車縫生産線,月産量60萬件,産品主要銷往歐美地區。</p>
<p>  記者在中國服裝産業集群地珠三角地區採訪了解到,以發達國家為主要出口市場的服裝企業普遍因為外需萎縮和成本增加而危機四伏。但出口和成本的雙重壓力又促使中國服裝企業加速轉型,從貼牌生産為他人“做嫁衣”到創立自主品牌,從依賴出口到開拓內銷市場,中國服裝企業在危機中尋找新的發展機會。</p>
<p>  東莞市中小企業局統計數據顯示,“東莞市人力成本上漲30%,原材料超過20%,很多中小企業難負重荷。”</p>
<p>  葉耀林做服裝出口已經28年,他坦言今年遇到的壓力前所未有。重壓之下葉耀林也考慮轉型做內銷,但“內銷不能走太快,要慢慢來。”</p>
<p>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數據顯示,剔除價格因素,2011年1-12月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數量同比僅增長0.5%,其中服裝出口數量同比還下降0.2%。</p>
<p>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説,今年中國服裝企業將面臨更加複雜的外貿形勢。國際市場需求增長仍將疲軟,出口企業面臨的需求不足、競爭壓力和貿易摩擦將更加突出。趨緊的外部環境將形成市場倒逼機制,帶來新一輪行業洗牌,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p>
<p>  “代加工和創品牌,兩條腿走路要穩得多。”東莞市百納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小燕説。</p>
<p>  百納威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為美國嬰幼兒服裝品牌做加工的童裝企業,2010年,公司抓住國內沒有較大童裝品牌的契機,開始創建自己的童裝品牌。</p>
<p>  溫小燕告訴記者,目前該品牌在國內已有100多家門店,利潤也比過去做加工要多得多,過些日子,她還準備去柬埔寨考察,擴大企業生産基地。</p>
<p>  在這輪危機中,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依賴出口往往只能借助經濟的繁榮週期得到暫時發展,一旦經濟下行或經營環境惡化,就會被市場淘汰,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增強核心競爭力,除了品牌建設外,還體現在創新能力的提升。包括製造技術的升級、研發能力的提高等。</p>
<p>  不甘心替別人“做嫁衣”的以純集團不久前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目前,研發中心有100多名設計師,很多來自日本、英國等國家。集團現在已經開始著手設計2013年的服裝款式,並開闢商務、童裝等系列。</p>
<p>  以純集團董事長郭東林告訴記者,不斷開拓方能逆風飛揚,今年將繼續加大研發設計力度,佈局終端消費市場。</p>
<p>  “以往那種廉價競爭已不復存在。在高成本時代,企業需要在産業鏈的提升中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路,抓住品牌建設和設計研發兩個制高點,形成成熟、完整的技術能力和産業體系。”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巡視員劉俊興説。</p>
<p>  中國服裝企業大都從做外貿起步,儘管很多企業開始打造自主品牌,開拓內銷市場,但在此過程中也遇到瓶頸。</p>
<p>  “現在中山的服裝企業都想做品牌,有一個階段涌現出很多品牌,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滯不前了。”中山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關天計説,同時國外品牌不斷涌入中國,競爭更激烈。</p>
<p>  整合資源,抱團取暖,是不少企業在應對危機中的首選。“一個龍頭企業,能在整個供應鏈産業鏈上帶動成百上千家中小企業。”王天凱建議,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給國內品牌做代加工的方式,整合供應鏈,一起把本土品牌做大做強。</p>
<p>  同時,不少專家建議出臺相關措施,完善服裝行業的配套服務。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説:“有人用‘飯沒做熟,火沒了’來形容中國服裝品牌和研發建設。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配套服務的缺失。比如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技術升級缺乏明確的財政補貼、自有品牌進駐商場的門檻過高等。</p>
<p>  陳大鵬建議政府幫助企業加快品牌建設,並在棉花配額、出口退稅、減輕企業稅費等方面出臺進一步扶持政策,為企業營造良好環境,助其解決實際困難。</p>
<p>  王天凱認為,雖然中國服裝行業面臨一定的困難,但只要積極應對,做好轉型升級,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仍有很好的發展前景。</p>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