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不景氣,銀行大打保本牌,近期理財産品發售呈井噴狀,佔在售理財産品總量近八成,同比增加約一倍。
理財産品收益率走低
受降準和資金面寬鬆影響,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近來持續走低。數據顯示,去年12月理財産品的整體收益率達到4.91%,到今年4月,理財産品的整體收益率為4.48%,到5月的整體理財收益率為4.43%,半年收益率降幅近一成。
在理財産品收益率下滑的同時,銀行發售的保本型理財産品數量明顯增加。
有數據統計,截至目前,5月份保本型産品數量在全部理財産品數量的佔比近80%,而4月份保本型理財産品佔比約為60%,而在去年5月,銀行保本型理財産品佔比僅為40%左右。
“現在想買收益高一點的浮動收益類産品還真不好找。”正在銀行選購理財産品的葉先生説。現在,銀行發售的大多是一些債券類産品,雖然沒什麼風險,但收益和存款比都沒太大優勢,讓人提不起興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銀行理財師稱,6月末是商業銀行半年考核關鍵時點。在商業銀行資産負債表內,保本型理財産品被記作結構性存款。銀行近期加大保本産品發行量,也是為應對時點考核之舉。
中行江岸支行理財師周智敏説,在理財收益下滑的背景下,大多數保本産品由於掛鉤某個標的物,預期收益率不隨市場利率的變化而變化,當未來利率再次走低時,保本産品收益或高於其他産品,這導致了該類産品的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