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經驗 明確方向 不斷開創金融工作新局面
溫家寶
過去五年,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蔓延、深化的五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極為複雜嚴峻。我們見事早、判斷準、行動快,及時果斷實施所有計劃,成功應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避免了現代化建設進程出現大的波折,為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明顯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我們所採取的重大舉措,無論從當時和現在看,還是從長遠看,都是必要的、正確的,取得的重大成就世所公認。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呈現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金融體系穩健運作,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做好金融工作至關重要。回顧總結過去五年的金融工作,切實做好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充分肯定金融工作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決策和部署,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和完成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金融改革,不斷完善金融宏觀調控,加強金融監管,提高駕馭複雜經濟金融局面的能力,積極穩妥處置金融領域重大風險隱患,全面提升金融業對外開放水準,我國金融業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一)深入推進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改革,金融業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升。亞洲金融危機後,一些輿論認為,我國大型商業銀行已經處於“技術性破産”狀態。我們背水一戰,果斷推動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按照核銷損失、剝離不良、注入資本、公開上市四個步驟,在國家財政支援下,結合各家銀行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穩步實施,工、農、中、建、交等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實現在上海和香港兩地上市。通過改革,大型商業銀行脫胎換骨,面貌煥然一新,公司治理逐步健全,風險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顯著提高。
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過去多年,農村信用社曾面臨很大的困難和金融風險。我們按照明晰産權關係、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援、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要求,對農村信用社進行了全面改革。鼓勵各地農村信用社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産權模式和組織形式,國家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和借款支援,並將管理和風險處置責任交由省級政府負責。改革後,農村信用社的歷史包袱和風險隱患得到有效化解,服務“三農”的主力軍作用顯著增強。2011年9月末,農村信用社(含已轉制的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不良貸款率下降為5.7%,資本充足率提高到9.6%;涉農貸款餘額4.5萬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的比重達到32.2%。
我們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穩步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深入開展證券公司綜合治理,有效化解行業性重大風險,證券公司走上規範發展軌道。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基本完成改制,部分已成功上市。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有序推進,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其他各類金融機構改革發展都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採取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我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快速發展,資産品質顯著改善,盈利狀況持續向好,風險抵禦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2011年11月末,我國金融業總資産達119萬億元,比2006年末增長149%。其中,銀行業總資産108萬億元,證券業總資産4.7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産5.8萬億元,分別比2006年末增長146%、181%和196%。2011年9月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2.3%,比2006年末提高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0.9%,比2006年末下降6.2個百分點。
(二)健全分層有序的金融市場體系,特別是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資本市場發展的股權分置問題。股權分置是我國股票市場建立初期遺留的最大難題,一直制約股票市場健康發展。2005年,我們下決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按照尊重市場規律,有利於市場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總體要求,採取統一領導、分散決策的辦法,積極穩妥、循序漸進推進改革,目前已順利完成。這項重大改革實現了非流通股在股票市場的逐步流通,理順了兩類股東的利益機制,創造性地解決了歷史難題,推動了股票市場的轉折性變化。股票市場功能不斷健全,有力支援了大型金融機構改制上市,支援了一大批國有骨幹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投融資活動,推動了基礎設施、支柱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快速發展。2011年末,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342家,總市值21.5萬億元。我們還積極創造條件,把握時機,推出創業板、股指期貨、融資融券,豐富市場功能,完善市場運作機制。
我們積極穩妥發展各類金融市場,全面推進貨幣、債券、期貨、保險、外匯和黃金等市場建設。債券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11年末,各類企業債券餘額達4.9萬億元,位居世界前列。期貨市場穩步發展,覆蓋農産品、金屬、能源、化工和金融等領域的期貨品種體系初步形成。保險市場快速發展,2011年前11個月保費收入1.3萬億元,是2006年同期的2.6倍。外匯市場交易主體增加,産品不斷創新。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支付清算體系效率明顯提高。我國已基本形成功能相互補充、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産品多樣化的金融市場體系,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
(三)穩步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和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國際地位明顯提升。2005年7月21日,我們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啟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十分嚴重的時候,我們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不參與競爭性貶值,為抵禦危機衝擊、促進全球金融穩定和經濟再平衡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始終堅持平穩釋放升值壓力,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相對合理水準,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截至2011年11月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30.4%,實際有效匯率升值28.6%,目前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浮動態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力促進了我國外貿結構、産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了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為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奠定了重要基礎。經常項目順差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持續降低。我國與1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為1.3萬多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金額達到2.6萬億元,人民幣國際地位明顯提升。這充分證明中央確定的匯改原則、策略是正確的,符合我國國情和國家利益。
我們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放寬了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放開外幣存貸款利率,建立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利率在優化資源配置和貨幣政策傳導中的作用進一步顯現。
(四)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我們堅持正確把握金融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利率、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調整優化信貸結構,較好地處理了金融支援經濟發展、控制通貨膨脹與防範金融風險的關係。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我們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了我國經濟率先企穩回升。隨後又針對經濟運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調整貨幣信貸政策,並與其他政策協調配合,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扭轉了一度出現的物價過快上漲勢頭。我國金融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有效性顯著提高。
(五)不斷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有力保障了我國金融安全穩定。我們立足基本國情,不斷完善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監管體制,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積極借鑒國際監管理念和標準,改進監管方式和手段,突出合規監管和風險監管,對系統性風險隱患早發現、早干預,監管的有效性明顯增強。強化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推動完善企業公司治理,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水準得到提升。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期貨投資者保障基金和保險保障基金,初步建立市場化的風險救助機制。有效化解一些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隱患,查處了一批內幕交易、非法集資、地下錢莊、洗錢等違法違規案件。我們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保險法,修訂了外匯管理條例,制定了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較為全面系統的金融法律制度基本形成。金融監管工作的強化,對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防範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六)不斷深化金融對外開放,我國金融業的國際地位和話語權得到提升。十年來,我們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大幅提高金融業市場開放度,有力促進了國內金融業經營理念、管理方式轉變,提高了經營管理水準。在華外資金融機構規模擴大,中資金融機構境外市場業務穩步拓展。我們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取消強制結售匯制度,加強和改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拓展外匯儲備運用渠道和方式。穩步推進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實施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我們還不斷加強金融對外合作,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金融治理機制建設。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主要是: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農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後,金融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一些領域風險隱患比較突出,金融宏觀調控還有待改進,金融監管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信貸政策與産業政策結合得還不夠緊密,對實體經濟的支援還不夠及時有力,金融業的服務能力和水準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不小差距。特別要看到,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結束,外部經濟波動和金融市場動蕩對我國經濟金融的影響繼續存在,甚至可能加大。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居安思危,努力把金融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