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尋魚米之鄉 嘗各地特色小吃

時間:2011-05-12 10:26   來源:騰訊旅遊

端午節扎粽子

  端午節扎粽子,點雄黃,插艾蒲的習俗,延綿至今,該有數千年了。有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投湖而逝之屈原,如此看來,這習俗大概是產生于長江流域。但喝雄黃酒,挂艾蒲,似乎與農歷的節氣變化有關。時至初夏,蛇蟲開始出沒,雄黃也好,艾蒲也好,大多有驅蟲避邪的功用。

  粽子所用材料,蘆葉、糯米是也,而長江兩岸,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粽子所用材料,可謂隨手拈來,除了極貧苦之人,一般都能採點蘆葉,包幾盆粽子。

  每年的端午節都會和親人坐在一起包幾個粽子,有時還不禁為粽子改良一下,菱形的,方形的,微型的總之自己創作的成果總是會欣欣然,快樂好一陣。

  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應該是粽子出鍋的一剎那了。當此時,水汽彌漫,清香四溢,吼吧吧的孩子,早已等得不耐煩,一擁而上,搶而食之,先食為樂。而此時最滿足的,是孩子的母親,那眼神、那笑意,是天底下最美的表情。一天的勞作,全在孩子們的快樂中化為烏有,剩下的,是母性的寬慰和自豪。

  這些都是我童年最彌足珍貴大的,節日讓我們放松,讓我們尋找快樂,然而,魚米之鄉,黃昏炊煙裊裊,飯香充斥著我對家眷戀,總是讓我久久回味,在城市呆久了,難得尋得那兒時的時光,端午節,讓我們尋找家的味道,一同領略那暖心的魚米之鄉!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