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歲的趙澤樸老先生和78歲的老伴兒冒澤英是一對軍人夫婦,老兩口曾從東北徒步走到廣西。如今年齡大了,身體日漸衰弱,老兩口的夙願就是去趟革命聖地延安。為此,女兒趙女士和女婿劉福強帶著兒子,為老人安排了這次陜西7日遊,驪山是他們的第一站,隨後還將去兵馬俑、華山、世園會及延安。
驪山景區內住著一些村民,他們靠山吃山,就在景區內建了假山,私設了一個“拍照收費”的點,27日下午1時30分,趙澤樸的外孫在拍照時與收費點的人員起了衝突,使得原本有冠心病、心臟病史的冒老太心跳每分鐘達到200次,在醫院吃了8粒速效救心丸,才得以緩解。一家五口的行程也因此擱淺。
了心願 子女帶老人遊革命聖地
今年51歲的劉福強和愛人趙女士是哈爾濱市人,都是上班族,平時比較愛旅遊,兒子過幾天開學就上大二了。劉福強的岳父岳母都是老革命,老兩口一直有個夙願,就是能到革命聖地延安走一走,但多年來一直未能實現。
為了了卻老人的心願,劉福強和愛人及兒子小劉,特意安排一次“陜西7日遊”。8月26日一大早,一家五口趕到西安,在市區轉悠了一天。27日一早,他們便租車趕到驪山。然而,下午1時30分發生的事情,給一家人旅行的好心情添了堵。
強索費 拍攝兩元 否則不能拍
一家人先是坐纜車上山,再沿路走下來。當走到一處叫做“驪山靈泉”的景點,走在前面的劉福強拿著相機準備拍照,被景點的人告知:拍攝兩元,否則不能拍。劉福強便收了相機。隨後,兒子小劉拿著自己的相機拍了一張照片。景點的人員上前索要費用,小劉表示,不清楚拍照收費,可以刪掉照片。
昨日上午,據劉福強稱,當時一個戴眼鏡的小夥子不答應,非得收費。劉福強父子倆便向對方索要收費依據,沒說幾句話,對方便對兒子揮起拳頭,一旁閃出5個男子,對兒子群毆。打鬥過程持續了不到一分鐘,小劉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懷里的相機被扔在草叢里,有些損壞。劉福強趕緊撥打110、120求助。
討說法 78歲老太心臟病突發
此時,走在後面的兩位老人及趙女士趕上來,看見外孫被打倒在地,冒老太幾次要衝上去和對方理論。好在110民警及時趕到,將老人勸住。小劉被120接到臨潼區一家醫院,經診斷,除幾處軟組織損傷外,並無大礙。
而在管轄驪山景區的森林派出所辦公室內做筆錄時,冒老太突然出現心慌、胸悶、氣短、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狀。原來,冒老太有冠心病和心臟病史,情緒激動就會出現這些症狀,民警趕緊將老人送往醫院。
醫生診斷,冒老太達到高血壓三級,心跳達到每分鐘200次,相當于正常人心跳的三倍,醫生給老人服下8粒速效救心丸,才有所緩解。昨晚10時許,冒老太被轉到西安一家醫院進行救治,昨晚11時,脫離危險的冒老太被家人接回賓館。
劉福強說:“我們一家人帶著敬仰來到陜西旅遊,並且通過正常渠道購買景區門票,沒想到在景區內遭受私設收費點的人員的毆打,希望有關部門能替我們討回說法。”
昨日上午11時許,按劉福強的指引,記者購票進入景區,趕到“驪山靈泉”景點時,有很多人在拍照。記者上前拍照,拍完後被收費人員攔住:“交費2元。”
“我們自己規定的,看這個收費的牌子及收費標準。”一戴眼鏡的男子說。
“有沒有物價局的規定和批文?”記者問。
“沒有,趕緊交錢,我還忙著呢!”“要是不交呢?”“不交費不能走,要不然留下相機。”該男子說。
記者交了2元拍照錢,隨後將情況反映給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及管轄景區的森林派出所。據管理處保衛稽查處一位楊姓部長介紹,目前,驪山景區只有1094畝林地屬于國有林地,其他大約2萬畝林地都被附近村子村民承包了。因此,一些村民便私設收費點。
處理
取締非法收費點
據保衛稽查處楊姓部長介紹,景區目前管理的模式是,由私人承包景區內一些景點的收費項目,承包者與景區簽訂承包合同,並按期繳納租金。而“驪山靈泉”景點的設置者是在自家林地上建的假山,這個已經存在十余年的非法收費點從未向景區繳納任何費用。
森林派出所處警民警稱,已對“驪山靈泉”景點涉事人員進行筆錄,發現雙方就事實部分的說法有些出入,警方正在尋找更多旁證。
原來,所謂的“靈泉”,只是利用電源帶動的假山噴泉。昨日,驪山景區取締“驪山靈泉”景點的收費行為,並責令其關門。
隨後,景區黨委副書記吳雲山對劉福強一家五口在景區內的遭遇表示歉意,並責成收費點賠償相關費用。
昨日下午,劉福強與“驪山靈泉”負責人達成了賠償協議。
聊聊旅行中“添堵”的那些事兒
“在我們一家最無助時,感謝《華商報》及時伸出援手,也感謝驪山景區及森林派出所積極處理,使此事得到圓滿解決。”昨日下午,劉福強給記者打來電話表示:“雖然因此事心情受了些影響,但後來的處理結果彌補了我們的不快。雖然行程耽擱了兩天,但還是會帶著父母去延安遊玩,了卻老人的心願。”
劉福強一家的遭遇可能只是個偶然,但我們身邊的景區是否存在私設收費點及“票中票”的現象呢?您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會如何處理?西安市旅遊局工作人員提醒,遊客遭遇此種情況,應及時向景區管理部門反映,如收費點無收費依據,可向旅遊主管部門投訴。(本報記者 楊小剛 採寫)
善用旅遊這張文化名片
出來旅遊本來是感受一個景區的文化氛圍,圖個開心愉快,哈爾濱的劉先生一家卻遇了這檔子事,實在是給心里添堵。孩子無故遭受毆打,岳母病發,原計劃7天的行程,也因此匆匆變更。雖然最後在景區領導的幹預下,相關責任人給劉先生一家進行了賠償,但家人的心情毫無疑問將因此受到影響。
作為一個旅遊大省,旅遊也是我們的文化名片,可是旅遊景點諸如此類坑客宰客的亂象卻久為外來遊客所詬病,讓不少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這些亂象從表面上來看,是從業者素質不高、相關部門管理疏漏、打擊不力所造成的,但從根子上找原因,文化精神的缺失才是景區亂象層出不窮的主因。
在不少旅遊從業者眼里,旅遊業只是一門生意,是生意當然要追求利潤,在利益的驅使下,唯利是圖,不擇手段,把旅遊業當成了“宰客業”。實際上,因為旅遊業與許多文化內容交叉,旅遊業已經不再是一種簡單的生意,已成為一種文化。而那種殺雞取卵的做法,掠奪的不僅僅是遊客兜里的鈔票,更有無價的民意和文化的公共價值,給旅遊業造成的破壞是難以修復的。
旅遊業產生的文化屬性,也要求主管部門要把旅遊業放在一種大的歷史文化范疇之中,把旅遊文化當做本地文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把旅遊業當做本地的一種文化窗口去創建。對旅遊從業者來說,也要有些“風物長宜放眼量”的胸懷,不要為圖眼前利益自砸招牌,只顧自己撐個死,不給後人留條路。
不論是旅遊主管者還是從業者,只有大家以文化底蘊招徠遊客,以文化品位吸引遊客,以文明服務留住顧客,把旅遊業當做一種文化產業來做,才能凈化我們的旅遊環境,提高旅遊業的服務質量,做大做強旅遊產業,使得我們的旅遊文化名頭更加響亮! (田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