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六十老夫妻環球背包自助遊 退休用腳量天下

時間:2011-08-29 15:30   來源:央視網

  【演播室】有一對夫妻,已經年過六十,但還是玩心不老,退休之後,他倆決定要用腳丈量天下。就在一個星期前,他們剛剛結束了180天的環球背包自助遊,在旅程中還用網絡直播了自己的見聞,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他們就是63歲的張廣柱和61歲的王鐘津,他們叫自己:“花甲背包客”。

  Part1 亮相。【音樂】飛起來的照片

  記者: 我看您幾乎在哪兒都擺一個姿勢,就是飛起來的那個姿勢。我覺得這是蠟筆小新才做這姿勢,我就沒見過您這麼大歲數的。

  老頭:對,走到哪也跳,從南非跳到那什麼

  老太:南極。

  老頭:從南極跳到澳大利亞。

  老太:澳大利亞,魔鬼石,反正只有機會看見腳底下平著,就趕緊跳一下。

  老頭: 你年輕人能跳,我們也能跳,我一點也不老。

  【解說】

  六個月前,退休老人張廣柱和61歲的王鐘津從北京出發, 途經南非好望角,到南極的冰雪世界,在亞馬遜睡吊床,在薩爾瓦多的教堂參加黑人復活節彌撒,在秘魯的馬丘比丘尋找歷史,在大濕地遊泳,在印加古國周末市場看人生百態,在澳大利亞的星空下與篝火作伴。這是他們的環球之旅。

  【採訪】

  記者:可能有人就會說,幹嗎跑那麼大老遠?

  老頭:世界上的事,非常多彩的,生活方式也是多彩的,我們想體驗各種各

  樣的生活.

  【解說】這次環球之行,讓他們最難忘的,是去了人跡罕至的南極,還參加了船方組織的雪地露營。在零下十幾度的冰天雪地里,他們挖了一個大雪坑,像企鵝一樣躺在里面過了一夜。兩個人童心未泯,第二天甚至從兩百米長的雪山坡道上滑了下來。

  【 採訪】

  記者:從那個大雪坡上往下滑是什麼感覺?

  老太:特別痛快,我們一開始人家都是這樣屁股挨著雪的,我倒好,頭朝下就下去了,

  記者:天哪。

  老太:那雪就在眼前,嘩,都飛起來了, 自個就心里想,沒事沒事,反正我買著保險呢。

  【解說】事後,王鐘津在博客中回憶說,我沒有少胳膊少腿,那是命大。

  【採訪】

  記者:比如像南極這樣的是極限,你生了病連個醫院都沒有,出了事也沒人幫助你。

  老太:那我覺得無所謂,我已經把我的生活過得這麼精彩了。

  【解說】

  王鐘津說,自己以前連字都不會打,自從背包旅行後,開始慢慢學著上網,記錄旅程。 旅行途中,他們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只要能上網,就會及時更新博客和微博。很多人被他們的環球旅行觸動,有人說,你們真是很酷的老爺爺和老奶奶,還有人說年輕不在乎年齡,而在于你對這個世界是否還有好奇,也有人說,很多時候我們把人生比做是一次旅行,而你們的旅程是多麼的豐富和完滿。

  Part 2 回述 旅行那些事

  【解說】

  張廣柱和王鐘津現在是一個8歲孩子的祖父母,退休前,張廣柱曾經是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年輕時在銀行和山西社科院工作,不甘于生活的平淡,42歲的時候辭去原有的職務,選擇下海。而對于插隊到山西的北京知青王鐘津來說,大半輩子都在山西社科院過著穩定的生活。退休後,他們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養老金。2008年退休之後開始的“背包客”生涯起源于一次流水席,在2007年的春節上,老兩口徒步穿越虎跳峽,當夜住宿當地納西族的客棧里,在老板嫁女兒的喜宴上,一個不會說中文的外國背包客,觸動了他們。

  老頭:當時我就跟她說,老外可以來中國這麼偏遠的地方徒步,我們為什麼不能出去,他不會中國話可以來我們中國,我們也不會外語我們也可以出去。

  記者:阿姨第一反應是什麼?

  老太:第一反應他瘋了。

  【解說】從虎跳峽回到北京後,張廣柱向家人宣布他要去阿爾卑斯山徒步,不過他很快發現,老婆比他更大膽,提出要去亞馬遜漂流。

  記者: 像您這個年紀的女生很少有。

  老太:我原來插隊的時候經常一個人跑的啊,大山里頭。

  老頭:100多里地啊,100多里地她一個人。她16歲就去了。

  【解說】他們背包行走,是為了去看別人沒見過的風景。

  記者:那您裝滿了得多沉啊?

  老太:快到20公斤了吧。

  記者:您這身板,這40斤沉,背著,這太累了。

  老太: 好像是背慣了,就是也不覺得它沉,而且一背起來,你知道整個背負靠在你那背上那感覺,就覺得,哎呀特別痛快,立刻就興奮起來了,得趕緊出門去玩去。

  解說:隨後,張廣柱開始了第一次出國自助遊的準備,除了上網查資料,他每天要花七八個小時,學習英語。老太太看著老公這麼勤奮地學英文,心里踏實了,2008年3月,背上大包,兩人奔向機場。 就這樣,開始了周遊世界的旅程。

  老太:第一站就是從雅典機場出來,問路,他站在那不吭聲,我就問他,我說你倒快點趕緊問題啊。

  記者:對啊,都學了一年多了。

  老太:他告訴我說不會說,我不知道怎麼說,把我氣的,你不會說你把我帶出來了。

  老頭:是照著書本念,可以念下來,但是一出去現場對話,那腦子一下就懵了,根本想不出詞兒來。

  解說:老倆口好不容易連說帶比劃問了路,結果之後又忘了問船到達的時間,而被半夜三點擱在孤零零的港口,碰到的第一個活物是一群野狗。

  老太:狂吠著就跑過來了,把我們倆嚇壞了。

  記者:那怎麼辦啊?

  老太: 我們倆人就挨著,緊緊地站在那,等著那一群狗跑出去了,我們倆人就是,絕對自助遊經驗沒有的一種表現。

  記者: 肯定會有人問,說如果是你們跟著團出去,可能就不會出這樣的事兒,起碼有人對你負責,然後你不用擔心生活在很大的不安全感里面。

  老太: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群體中最安全,但是這個世界本身是大家的.

  老頭:在一個小群體里邊,你看不到其他群體,然後你的思維會僵化的的,你就是真成了井底之蛙了。

  記者:可是很多人覺得未知會帶來恐懼啊。

  老頭:對,一個是恐懼,一個就是新鮮東西。 不知道的東西才更值得去探索。

  記者:待在家里,自家的陽臺上,身邊都是熟悉的人來人往,不也是一種生活的快樂嗎?

  老頭:這就是我們倆骨子里邊好像有一種不安分的,探險的那一種基因在里邊。

  解說:時間稍微長一點,王阿姨在交流上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記者:您出去之前應該能會一兩個單詞?

  老太:會OK啊,OK、NO,然後見了人HELLO。

  記者:三個單詞遊歐洲啊。

  記者:比如說你在酒店里住,您會說被子嗎?

  老太:不會,我去,拿著一件衣服去了那,跟人家那,hello(你好),人家就衝著我笑,我就直接把衣服蓋我身上,往這上一蓋,你給我,人家給我找出一個單子來,找出一個毯子來,然後我又告訴人家說是我就開始比劃。那有一張紙拿過來,把那紙,白紙,這個還得蓋在這,這上邊蓋這個,這個還在這蓋著,人家就又再給我去找白單子去,要是冷了的時候我直接就告訴他們,再來,要厚的。還告人,厚的,這樣。

  記者:好多中國人不願意這麼出去玩也有一個感覺是,如果碰到這樣的情況,人家的臉色或者顏色,覺得臉上挂不住?

  老太:他又不會說中國話,他管我,我又不認識他。

  解說:和參團的老年人不同,他們倆選擇背包客的出行方式,曾經在澳大利亞自駕15000公里。而平時,他們有時候睡機場,住汽車,入宿青年旅館,他們說,又有特殊的體驗,又可以省錢。在方面,還有一樣東西功不可沒。

  【採訪】00:55:27

  老太:對,這個鍋,我們這個鍋可是。

  老頭:汗馬功勞了。

  老太:嗯,跟著我們。

  記者:這不是是一個小電飯鍋。

  老太:嗯,它問題是(你聞聞)。

  記者:方便面味。

  【解說】就這樣,2008年張廣柱和王鐘津歐洲之行,花了3個月的時間,走了歐洲16個國家、70多個城鎮,之後他們又去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尼泊爾等國家,周遊世界,但不管他們怎麼省錢,對普通的家庭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記者:掂量掂量覺得值不值?

  老頭:那就是個人的偏好不一樣。

  老太太:個人的價值嘛,他覺得開上一個車,在北京市開一個四驅越野,葌噹挂上了,葌噹停了,他覺得特痛快。

  老太太:我們倒是沒有四驅越野,我們是嘩嘩的往前跑。

  記者:那你們會不會擔心說,這個旅行也越來越大,錢花完了怎麼辦?

  老頭:我賣掉房子,我們去旅行。

  記者:真能割舍嗎,您覺得?

  老太太:無所謂的,這些東西真的。

  記者:有人可能會覺得說,很多人父母攢了一輩子錢,是要留給後代,留給孩子,那這部分錢你們用來自己花,用來自己旅行,你們有擔心過他們會有什麼想法嗎?

  老頭:中國人好像是對下一代過于關心,但是如果要是你自己奮鬥,自己賺錢,那得到的幸福,可能超過你那個得到遺產的那個幸福。

  老太太:我們這種也是給他一大筆遺產,精神遺產。

  Part 3 旅行的意義,旅行的危險,對生命和年老的認識

  【解說】雖然英文程度不夠,但他們喜歡用各種方式跟人交流,在亞馬遜向嬉皮士學習音樂和舞蹈,拜訪法國當地人的家庭,在南美看到膚色漆黑的聖母,在秘魯看到在水中站著辦手續的移民官員,在旅途中,很多超出他們經驗經歷讓他們著迷。又一次在澳大利亞,他們發現原始土著人寧可不住政府分的房子,寧願住在野地里。

  老頭:我就和她討論,那個對幸福的理解啊,不是說物質文明水平高就幸福的,是你能過你想要的那個日子,那個就最幸福 。而且有些書本的東西,這回都被顛覆了。

  記者:實際上這是一個很吃力的過程。

  老頭:對。我們走下來整個思維,思路啊,和以前有很大的區別。

  記者:您覺得最大的區別?

  老頭:最大的區別就是有一種這個,多元的,用多元的視角,全球的視野去看待各種各樣的事物。

  記者:你為什麼強調多元

  老頭:因為世界本身是多元的,不同視角照出來的是不一樣的

  記者:那您擔心單一帶來什麼呢?

  老頭:單一那就會片面,片面就會走向謬論,

  老太:重新觀察世界,重新觀察自己,然後重新去審視你對世界的認識是對還是錯。。

  【解說】中國有一億八千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張廣柱和王鐘津原本的生活軌跡應該在家幫女兒帶孩子,而之前,小外孫童童也確實已經和他們生活了六年。

  記者:很多人覺得你們可以看孫子啊,小孫子還小呢。

  老頭:不。

  老太:不要把自己老拴在子女那個小家庭的那個車輪上。那永遠轉不完。老人應該追求自己的幸福。

  解說:六歲的小外孫倒是很理解爺爺奶奶,因為他也深受他們的影響。

  【紀實】柴問小孩 你想不想去旅行,小孩說誰不想啊,誰願意在家呆著看電視。。。

  【解說】但孩子的媽媽想的要比兒子多,因為這樣的出門旅行,對于兩位已過花甲的老人來說,風險無處不在。這次環球旅行中,王鐘津就遇到了近年來最大的一次危險。當晚她高燒40度,重度脫水,各項生理指標不正常,送到急救中心後,由于語言障礙,溝通困難,所幸提前購買的旅遊保險及時為他們提供了中文服務。但王鐘津說,她並不恐懼。因為她父親的死亡,改變了她對生命的態度。

  老太:我父親活到90歲才去世的,但是他的晚年特別不好,然後我就心里頭就一直想著,按照現在的醫療條件,活八九十歲都特別正常,60歲退休,你活到90歲,如果你要天天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就過這樣的生活,那你不就跟等死一樣嗎?太痛苦了,太痛苦了。

  老頭:而且在家里邊就沒活力了,沒活力就容易病。 你說這對人是一種幸福還是一種不幸啊?所以我們就覺得,我們倆不應該過那種生活。

  【解說】雖然知道出門安全第一,但張廣柱說,不管怎麼樣,不管是誰,出門在外總是有風險的,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所以每次出行前,他們都會寫好遺囑,交代好所有的事情。

  【採訪】

  老頭:曾經我們看到一個報道,是一對,好像美國的老夫妻,90多,差不多90歲了,他們去南美看那個天使瀑布, 結果飛機失事,兩個人一塊走了,我們倆就說,如果我們也能那樣的話,未必不是一種幸福,當然,這說得很極端了。

  記者:怎麼會這麼想呢?

  老頭:對,因為我們覺得,就是人生有各種各樣的人生,走到盡頭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走法。

  記者: 你遺囑里面寫了一句話,就是說如果我們失蹤了不要來找我們,這句話實際上是讓你女兒非常難過的。

  老太:如果問題如果她要去找我們的話,在這個過程,尋找我們的過程中,她更難受,而且還要花費很多的人力啊、物力啊什麼的,所以讓我們倆人安安靜靜的,她也安安靜靜的過她的日子。

  記者:這個是。

  老太:太難了是吧?

  記者:這個做不到我覺得。

  老太:但是,我應該這樣寫,我有這樣的一句話,然後還有我的弟弟,妹妹,哥哥他們,他們不會去指責我女兒不去尋找我。她那天就跟我說,如果真是什麼的話,我會把你們的東西整理出來給你們出本書。

  記者:為什麼這句話讓您特別感慨?

  老太:對啊,她是我的一部分,她就等于接上我的東西了。

  Part 4 感情

  【解說】結束了南極探險的環球之旅後,王鐘津在博客里說,退休之前他們各忙各的,真正深入的交往也不多,而這次旅行,幾乎又像是重新戀愛了一次。

  老頭:到我們這個年齡,好像老年人夫妻,好像很多人沒什麼話了,一輩子,一輩子話還沒說完,我們倆真是說不完,所以真有一種重新談戀愛的那種感覺。

  【解說】三十五年前,王鐘津是北京知青,插隊到山西,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當時在銀行工作的張廣柱。

  老太:我第一眼看見他的時候就覺得,我就是要找的這個人。

  記者:真的呀?是因為那個時候帥還是什麼?

  老太:不知道,那種東西很難說清楚。

  老頭:好象有一種什麼心靈上的感應似的,這個人,有可能是我未來的另一半。

  記者:真的啊?

  老頭:就看那麼一眼,

  記者:那不就擦肩而過那一眼嗎

  老頭:真的,就是這樣。

  【解說】不過,因為張廣柱家境普通,兩個人的愛情當時受到王鐘津父親的反對,不允許她的單位給她開結婚介紹信。

  老太太:我告訴我們單位,我說你不給我開,我就等著唄,你什麼時候給我開,我什麼時候結婚唄。

  記者:行,那你怎麼給你爸說啊?

  老太太:就不跟他們說,說什麼啊。說怎麼能說明白了,跟家長講不清道理的。

  記者:不會吧,你結婚前沒跟他說啊?

  老太太:對啊,我就結了。

  記者:阿姨。

  老頭:挺叛逆的。

  【解說】:但是,多年的婚姻生活中,因為工作原因,兩人長期分居。

  老太:那麼多年都已經過得太平淡了,而且我們中間有八年時間不在一起的,他在海南我在山西,都已經特別陌生了,然後等到這個時候,等于又重新了解他。

  解說:旅途中,兩人24小時在一起,彼此越來越了解,但也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執拌嘴。

  老頭:然後她就生了氣了,就不理我了,然後過了一會把那什麼,開著車嘛,把一本書,就給我摔那去了。

  記者:原來阿姨也是一個小爆爆氣。

  老頭:她脾氣比我爆多了,但一會我們倆又好了。

  老太:不過他現在他特別好的就是他會哄我,有點什麼他就老跟我說,啊,我不對了,我怎麼著了,都說到這份上了。

  記者:就不好意思了。

  老太:就不好意思了。

  解說:這是一場相依為命的旅程。在秘魯,妻子重病的時候,張廣柱背著所有的包,還給老伴熬粥,半個雞蛋皮都煮在鍋里,雖然笨拙,但卻溫暖。妻子病好後,兩人路過機場時,在玻璃窗外拍下了這張合影。

  記者:那張照片讓我們看的時候覺得又溫暖,又心酸,溫暖是因為你們兩個人以這樣的方式還在一起,互相扶持,心酸是那張照片上你確實很憔悴。

  老頭:我不讓她背,她非要背。

  老太太:為那個,他跟我在機場瞪眼睛。

  記者:那您病不剛好嘛,他心疼你不讓你背,你幹嗎還?

  老太太: 但是,兩大包,都堆在他身上什麼感覺,肯定特心疼。自己又沒有那個力氣去背那個包,然後又特別想幫幫他,不願意把所有的東西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

  記者:多一個她,你心里會多個負荷嗎你不覺得?

  老頭:但是我一個人走就沒意思了,真的。就覺得整個旅程沒有意思,也沒有意義,沒有任何意義,只有兩個人一起走,才是值得的。

  老頭:很多人都說,就是她能跟我走下來,真是我的幸福啊。

  老太太:人家很多人都說的是,我找上你這樣一個老頭,才是幸福,有一個網友在那上頭說你要是晚出生30年,我一定嫁給你。

  記者:好大的威脅。

  老太太:我就告訴他說,我說現在也不晚,趕緊嫁。

  老頭:我可是一點也不覺得自豪,還是老太太好。

  【解說】採訪當中,跟我們談起這次環遊世界的旅行時,他們倆只在一個問題上,想法不太一樣。

  記者:你們倆走了這麼多地方,回憶起來覺得最浪漫的時刻是在哪?

  老頭:我們那一天夜里點篝火,就在澳大利亞,我們找了一個露營地, 就我們兩個人,在那個荒原上,那個非常偏遠的, 我們倆點著篝火,看著滿天星星,然後靠在一起。

  記者:您還記得你們之間說過一些什麼嗎?

  老太:我告訴他說這個土豆應該烤得特別香,我們年輕的時候烤的是老玉米,可香啊。

  老太:我覺得我們最浪漫的時候是在亞馬遜坐那個吊床,那麼大一個地方全挂滿了密密麻麻的吊床,我的吊床挨著他的吊床,我有時候摸摸他,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要冷的時候,想著他冷不冷,我就去給他找件衣服蓋在他身上,就這樣的,而且我們倆人就覺得,那個船慢慢地走,那個景就在眼前慢慢地飄過去,我們倆人跟著船慢慢的在渡過那種時光,就只有我們倆,特別幸福。

  演播室的大意:

  在這個家的牆上,我看到一幅中國地圖和一幅世界地圖,在沒有開放的年代里,很多人家是把這當成一種裝飾品,但現在,中國人已經可以用雙腳,把它走遍。就像王仲津說的那樣“或許,我們是鄉下人進城,有點兒土,那是因為我們丟失了百年時間,匆匆趕路,來不及拍打身上的塵土,但現在,我們在路上了。”也以這個片子獻給我們的爸爸媽媽,你們的一生在匆忙中歷盡艱苦,但是現在,把世界交給我們撐著,你們去旅行吧。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