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承認珍貴文物被毀 稱秘而不宣是為徹查(圖)

時間:2011-08-01 14:56   來源:京華時報

  針對網上風傳的“故宮員工摔碎宋代瓷器”一事,故宮博物院在經過前天一番“太極拳”般的回應後于昨天改口,證實一件貴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宋代哥窯瓷器珍品7月4日在進行分析測試時因工作人員操作失誤損壞。

  故宮博物院表示,事發後已暫停全部測試工作,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並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進行了初步討論。相關情況說明文字顯示,故宮博物院尚未將此事按要求上報有關主管部門。

  【焦點1】國寶如何損壞?

  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壓碎瓷盤

  前天下午,網友“龍燦”在新浪微博發帖,稱故宮器物部在將一件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瓷器出庫時,工作人員不慎失手將其摔碎。當晚,本報記者向故宮博物院求證此事,得到的答復是“已經看到這條微博,是否屬實正在抓緊進行了解,一旦情況查明會盡快向社會公布”。(詳見本報昨日報道)

  昨天中午,故宮博物院向本報記者發來《關于宋代哥窯瓷器在測試過程中損壞的情況說明》。該情況說明稱,7月4日上午約10時,故宮博物院古陶瓷檢測研究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對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一級乙)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

  事發後,經過實驗室科研人員查閱相關資料,對發生事故的設備進行檢測,反復模擬實驗過程,多次集體討論,並請院外相關專家參與論證,分析事故原因,于7月21日形成了事故原因調查報告初稿。報告初步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實驗室科研人員在儀器操作時存在失誤,導致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而損壞。

  【焦點2】事故如何處理?

  已初步討論如何處理責任人

  情況說明稱,事故發生後,科研人員立即停止儀器運行,保護現場,並向部門領導進行了匯報。故宮博物院相關部門負責人和主管院領導立即趕到現場處理,決定暫停實驗室的全部測試工作,對該設備進行檢測。隨後成立了由相關院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事故調查組。

  7月5日下午,調查組召開會議,聽取了相關人員的情況匯報,對導致事故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明確了工作任務和進度。

  在調查組成員分別對7月21日形成的事故原因調查報告進行審閱的基礎上,7月26日,調查組專門就該報告進行了集體討論,對其中的事故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要求對報告進一步補充,以期盡快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同時,對事故相關責任人的處理進行了初步討論。

  【焦點3】為何進行測試?

  五大名窯研究存在諸多難點

  千年珍藏毀于一旦,網友紛紛對故宮博物院的“無損分析測試”提出質疑。情況說明對此亦作出回應,稱鑒于宋代五大名窯的學術研究中長期存在諸多的難點問題,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將傳統研究方法和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逐步開展檢測、研究,以期推動其中一些重要問題的解決。

  從去年開始,作為宋代官窯瓷器研究課題的一部分,故宮博物院已利用這臺無損檢測儀器順利完成了對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測試工作。

  【焦點4】情況是否上報?

  事故情況尚未上報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其他館藏文物損毀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

  《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管理辦法》則規定,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或者應當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如發生一級文物丟失或者損壞等情形,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2小時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同時向國家文物局報告。

  記者昨天從文化部和北京市文物局了解到,他們均未收到有關報告。國家文物局工作人員則表示,有關問題周一才能解答。

  為何事故發生將近一個月後對相關消息仍秘而不宣?故宮博物院在情況說明中有如下表述:事故調查組要求全面、細致地開展調查工作,徹底查清事故原因,同時著手準備相關材料,待事故原因全部調查清楚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

  【國寶檔案】

  姓名:哥窯青釉葵瓣口盤生日:宋代

  體型:高4.1cm,口徑20.2cm,足徑7.5cm

  特徵:呈六瓣葵花式,淺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線,圈足亦隨腹壁起伏變化。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圈足露胎處呈黑褐色。造型優雅、大方,線條富于變化,為哥窯的代表作品。

  【關于哥窯】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官、哥、汝、定、鈞)之一,以紋片著稱。其特徵可歸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因宋代哥窯窯址至今尚未發現,今人只能從傳世作品去解讀哥窯歷史。

  故宮博物院官網“數字資料館”數據顯示,目前故宮博物院共藏有國家一級文物1797件,其中包括10件宋代哥窯精品。

  (記者 張然)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