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休學創業靠譜嗎?

2015-10-13 13:37: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這和他所學的專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他認準文化産業的發展繁榮是未來的趨勢。“大家都吃飽喝足了,就要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對於90後和00後來説,文化産品最能讓他們彰顯個性。”王赫説無論文化産業還是網際網路都處於風口,他能將二者結合則是大勢所趨,“行業每天都以這麼快的速度在發展,你只要能站在這風口上,不也就能跟著往前走嘛!”

  除此之外也有現實的考慮,休學不是退學,不僅能夠保障他此後依舊回來拿學位,而且降低了創業的成本——他還可以住在學校宿舍。“一年租金只有5750,我自己就擔負了,這方面不再有壓力。”

  祖力亞爾並不像王赫那麼衝動,他從去年底做出從北大醫學院藥學院休學的決定開始到辦理完手續,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説:“其實當初選擇兼顧學業和創業也可以,而最後決定休學更多是為了表達決心。”和他一起創業的四個夥伴,有人拿到了支付寶的offer都沒有入職,作為CEO,他認為自己更應該做出表率,“我們都希望在同一時間內,齊心協力全情投入,把它做到最好。”

  “而且我們做的這個事,可能只有這個時間做,成功的機會更大。”祖力亞爾的創業項目是一款叫做“分分鐘”的APP,它的亮點功能之一是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通知管理”。搞學生活動的同學利用這款APP,發通知無需再花錢發短信,保證送達率百分百,且能及時收到反饋資訊,並自動加入日程。現在市場上解決相似需求的APP還很少,祖力亞爾認為現在進入是最好的時機。

  付小龍也是為了抓住市場窗口期才決定休學的。他的創業項目是做一款專為情侶設計的APP。這款名為“戀愛記”的APP可供情侶共同記錄戀愛過程中的點滴,並且他們還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一個情侶交流社區,供處於戀愛中的男女們交流情感問題。

  付小龍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這種針對情侶需求的APP興起時間不長,國內已經出現了幾家做這個産品的公司,但是還不多。“如果我等到畢業之後再做,這個市場就會被別人佔據,我再做也沒有機會了。”

  他因此在2013年夏天、自己大三結束後,即從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辦了休學。兩年後的今年,他還沒有回校繼續學業的意思。“現在公司發展勢頭強勁,我挺忙的,走不開。只能等什麼時候有空了,再回去上學。”

  怎麼算成功?

  “社會上對創業成功的定義可能就是上市,對我來説也是這樣”

  “賺錢不是我們創業初期的核心目標,我們首先想的是要如何去做成這個事業”

  付小龍的創業項目在2014年10月拿到了世紀佳緣的1000萬元A輪投資,那時他接受媒體採訪,曾揚言“要在5年內買奧迪,28歲時讓公司上市”。當《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問他現在的目標是否依舊如此時,他有點不好意思:“那只是我年少無知時候隨便找的參考係……”

  買奧迪的計劃付小龍現在已經不提了,但讓公司上市仍是他心目中“大家都認可的標準”,只是剛滿23歲的他不再給自己設一個時間表,“我現在主要是享受公司發展的過程。我想要的成功,就是要麼上市,要麼和別的公司合併。現在,只能説我們還在邁向成功的路上。”

  “社會上對創業成功的定義可能就是上市,對我來説也是這樣。”梁優也認同付小龍的標準,他給自己的時間是5年。同時,他也不否認,自己創業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實現財務自由。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梁優正在尋找天使投資。他認為這筆錢應該是500萬,這夠他們支撐半年。

  梁優現在和朋友在回龍觀附近合租一套三居室,月租5000多塊錢。來自江蘇鹽城的他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我們沒有北京戶口、沒有房子的情況下,我覺得掙多少工資都不夠,所以還不如走一條險路。”

  像梁優這樣想靠創業實現財務自由的,在休學創業的大學生中,屬於少數。“賺錢不是我們創業初期的核心目標,我們首先想的是要如何去做成這個事業。”祖力亞爾對創業目標的定位,才更具有代表性。同學們多數是想通過創業,或者實驗一種商業模式,或者傳達一種價值理念,或者樹立一種行業標準。

  技術專業出身的李申,就把自己的創業項目當做一場實驗。“趁我們還是學生、輸得起的時候,做點商業模式上的創新。要是想賺錢,我就去幹好賺錢的事兒了。直接做生意就行了,能賺錢的事兒多了。”作為北京人,李申沒有梁優那樣的生存壓力,他甚至不把賺錢當成自己的創業目標。

  去年年底,李申大四第一學期結束,他從北京電影學院的數字電影專業辦了休學手續,正式全身心投入自己名為“桃李幫”的創業項目,幫文化傳媒領域的企業精準招聘,並幫有志於未來進入這一領域工作的在校大學生提前做相應的培訓,使他們更快適應這些企業的需求。

  如何定義自己創業是否成功?李申説他才不會去想那麼久以後的事,他只看重眼前。比如,什麼時候他們的産品能上線,以及用戶數是否能按計劃達到一定規模。

  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時,李申正在尋找天使投資。在一場由幾位創投領域人士參與的交流會上,李申説他天使輪需要260萬的資金。有位自稱曾做過風險投資的中年人建議他們要500萬,否則會顯得對自己的項目不夠有信心,李申直吐舌頭。

  在這場交流會結束後,李申跟《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説:“他以為投資人都傻嗎?專業搞投資的人會看數據,可現在我們産品沒上線,還沒有數據。我是有自我認知的。説真心話,我們天使輪能拿到260萬的可能性只有3%,拿到100萬的可能性大概有50%,拿到50萬的可能性是99%。”然而這50萬,李申説只夠支援他們做幾個月。

  現在李申的核心團隊成員有四個人,只有一個是辭掉工作加入的,其他都還是在校大學生,所以暫時大家都還不拿工資,純憑熱情在幹。李申説自己“可以不考慮掙錢的事,但是不能不為我的團隊考慮。但説實話,我覺得創業掙錢的可能性還不如炒股呢。”李申創業項目註冊資本的3萬塊,就是他的炒股所得。

  風險在哪?

  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到想要在多長時間內融到多少錢或上市,但很少有誰能夠明確指出自己的盈利模式。大家都在等著輸血,而顧不上考慮如何造血

  付小龍認為自己選擇休學創業,並沒有什麼風險,絕不可能傾家蕩産,畢竟錢是別人投的。“失敗了無非就面臨兩個選擇:繼續創業還是找工作。”

  從2008年就開始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創業課程的老師謝絢麗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這兩年她越加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們都有一種傾向,就是認為創業都是拿別人的錢賺錢,即使失敗了自己也沒什麼損失。“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她感到擔憂,“一旦失敗,你損失的將會是信譽,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

  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採訪的諸多大學生休學創業項目當中,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到想要在多長時間內融到多少錢或上市,但很少有誰能夠明確指出自己的盈利模式。大家都在等著輸血,而顧不上考慮如何造血。

  “盈利模式確實沒必要成為你第一個考慮的對象。因為在産品的初創期,最重要的是找到用戶、明確需求,哪怕剛開始沒人付錢。”可是,謝絢麗幫很多同學看過他們做的創業企劃書,她總懷疑“大學生們想要靠創業所滿足的那些需求真的存在嗎?誰會花錢去買?哪怕不花錢,誰會花時間去用它啊?用了一次,還會再用第二次嗎?”

  而且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對於創業企業來説,融資不再那麼容易了。“資本的寒冬”也許尚未到來,但是創投領域的泡沫卻逐漸浮出水面。

  “在過去的大半年,中國的創投圈出現了明顯的泡沫。下半年的死亡潮必將出現,過去幾年出現的創業項目太多了,況且很多企業都急需下一輪融資來輸血,但是接盤俠越來越少,很多項目會因為融不到下一輪資金而死掉。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聯想之星執行董事王耀明在不久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斷言。

  創業公司的生存率本來就不高,加之資本的退場和激烈的同業競爭,連考拉班車這樣一度被奉為明星的創業公司都走投無路,大學生創業甚至會有方生方死的可能。為創業連學業都暫停的大學生們,做好直面失敗的準備了嗎?

  “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導致你失敗,市場是不會給你機會的,而我感覺面對失敗能站起來的人不多。”從本科階段就開始做各種小生意的張華(化名)面對過太多次大大小小的創業失敗,他這樣總結道,“你把錢、青春、團隊的信任都砸進去,一旦失敗,就意味著全盤輸掉,面對這些,第二天你還能站起來,當什麼都沒發生過嗎?”

  曾在創新工場工作過的劉豪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他親眼見到過好幾個經歷創業失敗後,又不得不回到百度這類大企業打工的年輕人,“看上去像老了十歲”劉豪這樣描述他們。“之前他是CEO,一切都由他做主。現在他相當於就是個科長,上面有數不清的婆婆管著。這種落差,一般人能承受得了嗎?”

  因此已經在北大讀到某理科專業博士階段的張華,儘管也在創業,但沒有休學。“想要抓住市場藍海的邏輯是沒錯,但人生不是短跑啊。這個項目再好,你都很難做一輩子是不是?所以放眼整個人生的話,我覺得穩步把學位拿下,有助於我走得更長遠。”在他看來,創業和學習並非不能兼顧,而大學生一旦決定為創業而休學,就很難再回來唸書。“即使再回來,心也完全不在學習上了。”

  事實也差不多,董旭斌就説他已經沒有回校繼續學業的打算了。他以為現在政策已經可以允許無限期地休學下去,記者告訴他並不是,他説:“沒關係,學位對我來説,真的無所謂,我不需要一張文憑來證明自己。我早已經不把自己當成學生了,我把自己定位為企業家。”

  怕不怕失敗?

  “我創業不是非要做成一個什麼事,我要的是這個過程。我經得起失敗。哪怕通過長時間的摸索還是碰壁了,哪怕證明自己之前想的都錯了,我覺得這也是收穫,重要的是我在這個過程中能得到成長”

  “我們奔跑的時候,都不會去想下一刻就跌倒,對吧?”祖力亞爾微笑著回答記者,“我們剛開始創業,完全不會去想失敗該怎麼辦,我們能做的是儘量減少風險。如果不幸跌倒了,就再站起來。”

  比起祖力亞爾本人的淡定,更擔心他的莫過於他的父母。作為北大每年僅有的十幾個維吾爾族新疆學生之一,祖力亞爾的休學決定一時還是很難被父母接受,他們擔心兒子會放棄北大的學位,吃太多苦。決定休學創業之後,祖力亞爾用了十來天時間才説服他們。他保證自己休學一年不是出來玩,即使項目失敗,自己至少也積攢了很多難能可貴的經驗,不會一無所獲。

  一個月之後,當他爸爸親自來到中關村的辦公室,看到他們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後,才真正理解了他的決定。

  “我可不是抱著必然成功的心態創業的,”王赫並沒有感覺創業失敗對他來説是個沉重的話題,“我創業不是非要做成一個什麼事,我要的是這個過程。我經得起失敗。哪怕通過長時間的摸索還是碰壁了,哪怕證明自己之前想的都錯了,我覺得這也是收穫,重要的是我在這個過程中能得到成長。”

  王赫説即使休學創業失敗了,他也不擔心會失去了什麼,“錢學森90多歲時拒絕寫自傳,因為他的眼裏沒有過去,他還想著未來。人家90多歲高齡了,都這樣,那我們年輕人天天扒著那點過去幹什麼呀!”他強調自己是射手座的樂天派,“你問我失敗怎麼辦、未來怎麼賺錢?我不考慮那個,我覺得未來是光明的,我踏踏實實地往前走就OK了。”

  整個9月,微信朋友圈中一篇名為《萬眾創業葬送了多少人前程》的文章遭到一輪又一輪地轉發,文章用“大煉鋼鐵”來形容時下的創業潮,尤其表達了對大學生參與創業的擔憂。梁優寫了一篇文章反擊,他認為創業對他來説,無非是對生活本真的一種探索,並且能讓他充分發揮自主性,因此“就算創業毀前程,我也要走在我的路上。”

  “時間會檢驗這一切的。”梁優坦然面對失敗這個話題,“當然説不定時間也會告訴我,我選擇的創業方向並不靠譜,但不管這件事情最後如何,這都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旅程。我覺得人生需要不斷去探索,沒有一蹴而就的答案。”

  雖身處“創業潮”,但祖力亞爾一直在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浮躁。有段時間,他放下了正在努力攻讀的《整合行銷》和《從0到1》,重讀《世界通史》。“我想通過回溯歷史的發展規律,讓自己能夠再看遠一點,從中找到對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熱潮,純憑打雞血的狀態做事。”

  通過看這些歷史類的書籍,祖力亞爾説他總算能把自己的心沉靜下來,不再浮誇,專心好手頭的事。當他認為公司進入正規化運作起來後,今年9月開學,他又再次踏入學校繼續上課和做實驗。創業仍在進行,只不過他不必再用休學表達決心。“對自己來説,最重要的還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發現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編輯:陳文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