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昨天簽訂。臺灣《蘋果日報》今日刊登蘋論文章表示,MOU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前哨站,通過了MOU,才有ECFA簽訂的可能。兩岸這次快馬加鞭通過MOU,看起來,這是個好的開始。
可強化臺灣國際競爭力
臺“金管會主委”陳衝曾説,MOU只是看球賽的入場券,但現在的位子不太好,要靠ECFA才能得到比較好的座位。現在臺灣已拿到入場券,雙方銀行即將公開到對方設分行,陸銀可在臺灣操作新台幣;而臺銀也可在大陸操作人民幣。立即的好處是臺股的金融股受益最大。但要拿到ECFA的好位子,還須雙方在金融業互相登陸後産生“早期收穫”。
簽訂MOU也是兩岸回歸世貿組織(WTO)的原先承諾,並給予對方及其他成員相同的平等待遇。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中國的外匯業務利差甚薄,競爭卻很激烈,且受限于20%的外資持股上限,與陸銀在臺的寬鬆相比,實在是場不公平競爭。但往好的一面看,臺灣的壽險、證券、銀行業在簽MOU後,可獲准前往大陸開拓新邊疆,既可延長腹地,擴大目前臺灣金融市場太狹小的弱點,也可強化國際競爭力。
讓兩岸經貿更上層樓
蘋論最後表示,兩岸的經貿來往的寬度、廣度和厚度與日俱增,金融是經貿的基礎,沒這項基礎,兩岸的經貿關係無法更上層樓。因此,簽署這類彼此了解性的非政治備忘錄,也是雙贏的賽局。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