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晚間,央行決定:從2010年11月16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 .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第四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考慮到這次調整的時間恰好選擇在10月份經濟數據公佈的前夜,政策意圖和針對性一目了然,就是通過收縮流動性應對目前日益嚴峻的物價走勢。
自9月份CPI創造年內新高3.6%之後,整個物價的走勢並沒有隨著“翹尾”因素的逐漸消除而回落,無論是食品價格,還是非食品價格,都呈現一個普漲的態勢。
從影響價格上漲的因素看,在翹尾和積極性因素消除之後,貨幣的全球大放水成了影響價格的最主要因素,各國貨幣超發現象嚴重,而美國最新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使得全球性通脹隱憂漸顯。總體來看,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遠遠高於抑制價格上漲的因素。
筆者認為,對於今年的整體物價走勢,價格主管部門和業界一直存在著嚴重的誤判,在貨幣供應充足,國家對房地産進行大力調控,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對於居民生活用品價格的上漲,有關部門總是以“翹尾因素”,以特殊情況,以短期原因給予解釋,這導致今年宏觀政策在對物價的應對戰略層級明顯偏低,一直沒有把預防真正的通脹提升至重要的戰略位置。
根據歷年中國物價上漲的基本規律,明年的上半年將成為物價集中爆發的極端,季節性因素再加上貨幣流動的滯後效應,嚴重通脹的凸顯期將在明年下半年。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提高通脹在公共政策中的戰略級別,將防止“通脹預期”的政策及時轉型為防止惡性通脹集中爆發的政策,並將之視為未來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的頭號大敵。
控制通脹首當其衝的是收緊貨幣和改變負利率,而且最起碼應該在年內再加息一次,減少民眾對通脹的恐慌,一旦對通脹放鬆警惕,把這只魔鬼從瓶子裏放出來,要再使它回到瓶子,恐怕就太難了。
經濟增長絕不能以高通脹為代價,簡單追求高速度,而不顧居民幸福感的發展思路已經被“十二五”規劃所拋棄,中國經濟要追求速度,但經濟增長的速度應該增加民眾的幸福感,而不是相反,沒有幸福感的速度,只會導致經濟的畸形發展和居民在收入增長上蹈入“失去的十年”。(馬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