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留心風險 風險屬性≠風險承受能力

2011-09-06 07:03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王思羽

  我們第一次到銀行辦理理財業務的時候,理財經理通常會讓我們填一張風險能力測試表,以此來判斷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通常投資者只是打一下對號草草了事,事實上這張風險調查表真實地反映了你的個人風險情況,投資者理應慎重地對待。也有投資者會對自己有直觀的判斷,認為自己是保守型的或是其他,這種個人判斷常常會混淆風險屬性和風險承受力的概念。下面就對這兩個概念做一下分析。

  風險屬性是一個人的風險偏好,可以分為三種情況,風險厭惡、風險喜好和風險中性。經濟學上把人稱作經濟人,對多數經濟人來講,大部分都是風險厭惡者,但是也有一些人是風險喜好者,打一個比方:從甲地到乙地,大部分人會選擇最近最好走的路,但是有些人呢,他會選擇最難走的路,去體驗那種驚險的感覺。這就是風險喜好。風險中性者介於以上兩者之間,同樣的收益,風險大小無所謂。

  對於風險厭惡者,又可以細分為激進型投資者、穩健型投資者、保守性型投資者,這三者對於投資風險的態度又有差別。激進型投資者絕大多也是風險厭惡者,只是他們為了追求高收益,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而已,對於同樣的收益,他們也是希望風險越小越好。激進型投資者相比保守性投資者會為高收益去承擔更大風險,穩健型投資者願意承擔的風險居於以上兩者之間。

  一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年齡、工作性質、個人收入、家庭資産狀況、個人健康狀況、個人經驗和能力等等。

  很多投資者並沒有認識到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風險承受能力與風險偏好是最重要的兩項參考指標。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兩個指標常常會“打架”,比如具有低風險承受能力的人購買高風險産品,從而給自己帶來很大麻煩,甚至釀成悲劇。媒體上曾報道的投資失敗,走極端的案例,大多屬於這種情況。

  從理論上説,風險承受能力是投資人的客觀條件,並不為投資人的主觀意志轉移,而風險偏好則是投資人的主觀態度。因此前者比後者更基礎也更重要。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投資人理應優先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而不是風險偏好。可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老百姓由於缺乏專業理財知識,往往只關注自己的風險偏好(喜歡買什麼),而忽視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適合買什麼)。因此,投資人在投資前做風險承受能力測試是很有必要的,做一個理性的投資人,購買適合您自己的理財産品,這才是最重要的。(魏玉娜 化強)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