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保單頻現市場 航空意外保險如何去偽存真

2009-07-16 11:12     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胡珊珊

航空意外險因其“低成本、低賠付”成為不少非法代理機構謀求暴利的工具。保監會近期連續查處銷售航意險假保單的仲介機構和冒牌保險公司,這讓本來就充滿爭議的航意險又成為焦點。

高利潤成造假動機

航意險從1998年開始都一直按照統一定價的路線行走:從最初的保費20元、保額20萬元,到後來的保費20元、保額40萬元。直到2007年9月,保監會廢止了航意險的行業指導性條款,將航意險産品開發權和定價權完全交給保險公司。但從該規定實施至今,傳統航意險並沒有出現多大的創新,價格也沒有明顯的鬆動。

據悉,航意險存在造假的根本原因是其特殊的銷售渠道和高額利潤。“航意險基本都是通過仲介代理銷售的,中間環節過多有了議價的空間,也使得相應的監管難以到位。此外,航意險的出險概率非常低,低理賠更容易導致制假出現。”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鐘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知情人士透露,非法印製一張航意險保單的成本不超過一兩元,而銷售面值一般為20元。而民航總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旅客運輸量為1.92億人次,倘若以20元面值、30%的旅客購買航意險計算,其保費收入就達到11.5億元。

假保單的主要形式

根據上海保險同業公會的統計資訊,目前上海市場上有航意險業務收入的壽險公司只有太平人壽,産險公司只有人保、大地和中銀,且內部業務佔比都很小。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所謂市場上的“航意險假保單”主要是指私印保單。有的保險公司或兼業代理機構甚至個人私自印製保單,低價向航空銷售代理企業批量銷售,甚至還提供倣冒的保險銷售網站系統。也有的代理機構未將客戶的保單資訊錄入和上傳,致使保險公司的承保系統內沒有客戶資訊,一旦出險很有可能成為“空頭支票”。根據中航協披露的資訊顯示,市場上的無效航意險還包括過期保單和異地保單等,由於航意險本身保障期限短,很少進入理賠領域,客戶一般難以察覺。

真假保單如何辨識

專家指出,雖然如今的航意險假保單越做越真,但仔細分辨仍可發現端倪。比如,對於私印的假保單,其保單號、發票號都為後期機打的,並非與保單同時印刷而成,且保險期限和保險生效時間都過於籠統。真保單上的保險生效時間,應該和機票相掛鉤,精確到起止的年月日分,而假保單則只有起始的年月日。真保單的背面應該顯著印有保險公司的服務電話、網址,可以進行保單的查詢及核對,而假保單一般沒有這些細節。

消費者購買到航意險後,應核對個人資訊,查看是否有流水號、保單號、保險生效時間、保險期間、保險金額等內容,注意購買的是哪家保險公司的保單,查看保單上是否印有該保險公司的客服電話。若有疑問可通過到保險公司網點、撥打客服電話或網上查詢等方式核實保單的真偽。

在選擇購買渠道方面,消費者最好是通過保險公司的營業網點或具有保險監管部門核發的兼業代理資質的保險仲介機構購買,要注意查驗業務人員的工作證件或個人代理人資格證件。一旦發現保單印章模糊不清或者地址、電話等承保要素不全的,務必在繳費前要進行電話查詢確認。當然,客戶同樣可以選擇各類短期交通意外險替代傳統的航意險,如不少卡式意外險,涵蓋航空意外的保障,且生效時間可以自行開通,保障範圍相應更廣一些。(田明)

聲明: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更多精彩請點擊台灣網金融頻道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