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統計局公佈上半年全國經濟運作數據後,各地也相繼公佈了各自的經濟“半年報”。隨著北京在22日下午舉行了上半年經濟形勢發佈會,迄今公佈“半年報”數據的省份已經增至19個。從各省份數據來看,多數省份上半年GDP增速均高於全國9.6%的平均水準,並且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明顯快於東部地區。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全國增速放緩的趨勢一致,與去年同期相比,各地經濟也在為經濟結構調整而“有計劃”地放緩經濟發展節奏。
區域“變奏”:中西部增速加快
根據目前公開的數據,僅GDP增速這一項指標來看,天津以16.6%的增速在19個城市中拔得頭籌,而其“鄰居”北京則以8%位列最末,這也是天津GDP增速首次奪得“全國冠軍”。
絕大多數省市上半年經濟增速均高於全國9.6%的平均水準,但呈現出清晰的“西高東低”走勢:京、滬、粵、深增速放緩,均低於10%,而湖南、湖北和江西、山西等中部省市的經濟增速均高於13%,“西部明星”內蒙古的表現也非常亮眼,以16.5%的增速居於全國第二。
雖然在各産業增長速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外商直接投資、貨幣信貸餘額等幾個核心經濟運作指標上,全國各省市各有特點,但總的來看,今年上半年這種區域經濟的“變奏曲”漸漸打破了由東部地區、珠三角地區等唱主角的傳統格局,中部和西部崛起態勢明顯。
新疆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運作中,多項指標都非常搶眼,進出口總額、信貸增速和財政支出均拔得頭籌。截至6月末,新疆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737.3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552.58億元,增長28.2%,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1.3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GDP增速並不代表一地的經濟發展水準和競爭力,但能説明區域經濟間的差距正在縮小、各地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此外,西部地區經濟增速較快,一方面得益於豐富的資源,另一方面也受益於國家一系列扶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政策。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受國際經濟形勢恢復緩慢,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價格波動的影響,結合自身發展計劃的不同,一些省市的經濟增速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回落,例如海南、寧夏和山西,其中海南省上半年經濟增速大幅回落了9.4個百分點。
經濟發展:王牌産業各不同
從各地公佈的經濟數據中也可看出,支撐經濟發展的優勢産業也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在東部省份,第三産業的作用日益增加,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點。而在中西部地區,優勢産業仍集中在能源産業。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418.1億元,其中第三産業增加值5703.6億元,佔比接近八成。同期,上海實現生産總值9164.1億元,其中第三産業增加值5298.55億元,佔比接近六成。在第三産業中,京滬兩地的資訊服務、金融服務、流通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而西部大省新疆、內蒙古和山西等地則依託傳統能源、資源優勢,繼續高歌猛進。據新疆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177.2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約有70%的貢獻是來自與石油、煤炭等相關的資源、能源行業。
上半年,新疆煤炭産量、發電量分別增長12.1%和38.6%,新疆電網向西北主電網外送電量20.1億千瓦時,相當於100多萬噸煤從空中輸入內地。上半年黑色、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分別增長35%和17.1%,鋼鐵行業增長18.2%,建材行業産銷均創歷史最高水準,磚瓦等墻體材料供不應求。
內蒙古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前四個月除第一産業同比下降35.1%以外,第二第三産業分別增長8%和43.8%;從産品産量看,原煤産量、發電量保持著32%和7.6的增速。
“可以説,年初提及的堅持在增量中調整結構,鞏固提升能源等傳統優勢産業,發展壯大新型煤化工、冶金建材和稀土産業收到了較好的成效。”分析人士如此總結內蒙古的經濟發展。
“變奏”背後:調整效果初顯
儘管多數地方“半年報”成績強于全國平均水準,但今年上半年很多省份經濟增速開始放緩,尤其是東部地區。上半年,北京、上海經濟增速分別為8%、8.4%,全國排名墊底。
其實,這與上述地區“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不無關係。以京滬為代表的東部地區在其“十二五”規劃中,均淡化了GDP指標,轉而更加關注結構調整。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對此表示,北京市“十二五”期間GDP年均增長目標確定為8%,這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也是最低的;對於GDP增速排在後邊,下決心主動調控的北京早已作好思想準備。
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也表示,“經濟增速排名靠後並不説明北京的競爭力在降低,現在北京每人平均GDP已超1萬美元,正在逐步形成服務主導型和消費拉動型的經濟格局。”
這一點在兩地上半年第三産業的搶眼表現上可見一斑。今年上半年,北京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5703.6億元,同比增長8.2%;上海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5298億元,同比增長8.8%。
此外,根據上海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上半年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以及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均比今年一季度有3到4個百分點的回落。與此同時,另一組數據卻非常耀眼:該市上半年高新技術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産值3342.18億元,同比增長17%,增幅快於全市工業總産值4.4個百分點。
上海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蔡旭初表示,經濟增速放緩是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主動調整産業結構的結果。
與京滬等地不同,中西部地區大多提出未來五年GDP翻一番的目標,因此在在中部發展戰略中,工業發展仍是絕對主角。
以14.1%的增速位列中部之首的湖北,第二産業貢獻增加産值4420多億,同比增長17.8%,與此同時第三産業增速也有所加快,其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盈利性服務業分別增長13.9%和18.9%。
湖南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湖南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33.6%,但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則低於全省平均水準,所佔比重也比一季度降低了4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指出,地方經濟“半年報”透露出地方在轉方式、調結構方面的積極信號,無論是産業結構調整,還是節能減排,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出,目前以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增長方式仍未改變,第三産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佔比仍相對較低,經濟結構調整仍需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