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1年中報業績的逐漸披露,備受爭議的創業板再度出現了上市公司業績火速變臉的情形。
7月19日,金城醫藥公佈了2011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這家2011年6月22日正式登陸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在經歷了短短20個交易日後,便宣告其2011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76.5萬元,同比大減11.66%;而從季度財務數據來看,今年第二季度,金城醫藥2011年第二季度凈利潤僅為1606.08萬元,同比下滑幅度則達到了35.9%。
金城醫藥6月13日公佈的《招股説明書》顯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該公司分別實現了5366.62萬元、8134.78萬元和10462.41萬元的凈利潤,2009年和2010年增長幅度分別達到了51.6%和28.6%。
然而,該文件剛剛公佈了一個多月後,這家在《招股説明書》中宣稱“在技術研發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客戶資源豐富而穩定”,“品牌影響力突出”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就突然出現了業績變臉的情況。
金城醫藥的情況在創業板中絕非個案。W IN D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北陸藥業、華峰超纖和金城醫藥在內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凈利潤下降幅度分別達到了13.36%、28.15%和11.66%。而在已經公佈2011年中報業績預告的70家創業板上市公司中,有高達15家預計將出現凈利潤下滑的情形,其預告凈利潤最大下滑幅度也均在40%以上。
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某些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快速變臉,不排除其當初上市時有過度包裝的可能性。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估值過高已經成為創業板的通病,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的衝動極為強烈,在這種情況下自然無法避免上市企業出現包裝色彩。而創業板公司本身一般不具有市場壟斷性,盈利水準極不穩定,一旦外部市場環境出現變化,企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