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實施《巴塞爾協議Ⅲ》成為我國一項國際義務以來,中國版《巴塞爾協議Ⅲ》就備受我國銀行業關注,並引發持續討論。
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關於制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彙報,並擬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至此,中國版“巴Ⅲ”的塵埃落定,也使長期飽受達標要求壓力的銀行業松了一口氣。
實施推後過渡期延長 銀行鬆口氣
本應在今年初出臺的管理辦法,在6月初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有專家認為,推遲出臺的原因和當下經濟發展及銀行業資本壓力加大有關。
為儘快與國際監管標準接軌,去年5月銀監會曾公佈《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指導意見》,並擬於2012年初實施,2016年底達標。較去年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上,各國領導人“2013年1月1日前實施,2019年前全面達標”的承諾均有所提前。
“指導意見在部分要求上更為嚴格,過渡期也較短。對城商行和農商行而言,同時實施《巴塞爾協議Ⅱ》和《巴塞爾協議Ⅲ》的基礎相對單薄,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畢馬威中國內地銀行業主管合夥人于冰説。
專家認為,在當前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管理辦法在實施時間、達標要求和過渡期等方面都做了適度調整,使長期處於資本壓力增大環境下的銀行業得以喘息。
新規為再融資減壓 銀行不應鬆勁
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監管層採納銀行的建議,將達標標準降低。對銀行最大的影響就是再融資壓力的降低。
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擴張加劇,不少銀行屢屢“踩紅線”,多家銀行相繼實施再融資,引發市場擔憂。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田學思表示,原來銀行靠自身利潤積累資本,一旦遭遇經營不好的年份再融資壓力就會增加,容易出現資本缺口。
據統計,2010年,銀行業經歷了超過2700億元股權融資,2011年又進行了近2900億元的債權融資。有券商測算,到2012年末,在沒有外部融資的情況下,上市銀行的資本缺口2500億元至3000億元。而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招行、交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都已提出或正在實施再融資計劃。
趙慶明表示,新的管理辦法明確了資本定義,例如超額貸款損失準備計入銀行資本,因為其本身就有附屬資本的性質,而有10年過渡期意味著此前已發行的未達到新辦法要求的次級債券不會立刻失效。“由於推遲實施,監管層面已經為國內的商業銀行多爭取到了一年的準備時間,減緩了壓力。”
招商證券銀行業研究員羅毅認為,雖然部分監管標準有調整,但銀行不應緊盯市場融資,而是應該將資本補充由再融資轉向依靠內生性增長。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宗良表示,目前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能鬆勁,不能降低對自身風險的防範力度。“中國銀行業‘塊頭’這麼大,風險防範的標準不能太低。只有在監管要求上從嚴控制,才能對外界樹立審慎監管的形象,減少外界對於我國房地産、平臺債等貸款品質的質疑。”
國務院常務會議6日強調,實施管理辦法要加強監管政策與産業政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配合協調,兼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範金融風險、實施國際規則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和力度。
推動銀行提升資本管理水準 服務實體經濟
管理辦法強化商業銀行資本約束機制,是加強銀行業監管、深化銀行業改革的重大舉措,同時也體現了監管層對當下外部環境的認識和考慮,推動銀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管理辦法下調了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的風險權重,引導商業銀行擴大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投放,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
對此,華泰聯合銀行業分析師戴志鋒表示,調整風險權重等措施將有利於提升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幫助實體經濟獲得更多資金支援。預計新資本管理辦法短期內對大型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在0.6%以內,中小銀行在0.4%以內。
“發展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不僅有利於資本充足率達標,還將督促銀行加強風險管理能力,提升資本使用效率。”田學思告訴記者,農行曾經測算過,如果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對於資本佔用為45%,而一般公司貸款資本佔用為100%,因此小微企業和個人貸款風險權重下調對於銀行資本優化大有裨益。
招商銀行新資本協議辦公室主任文兵認為,下調小微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的風險權重,一方面是為了縮小權重法和商業銀行計演算法差距,另一方面是符合國家政策導向,鼓勵銀行服務實體經濟。
“我國監管部門充分考慮到當下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合理緩釋銀行所面臨的監管壓力,適當調整的監管標準為‘穩增長’的目標留出了彈性空間。”宗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