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覺得從銀行借錢更容易,反倒是不敢提前還銀行的貸款了,怕還了以後再也借不出來了。”上海某民營電子儀錶製造企業的負責人王老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王老闆介紹,他朋友圈中的企業主大多數沒有跟銀行打過交道。做生意要麼靠自有資金,要麼通過親朋好友籌措,實在不行了則找擔保公司救急。王老闆抱怨,在上海,也是最近才收緊了住房貸款。而在幾個月前甚至一個沒啥積蓄的人都能很容易地貸款買下一套價值幾百萬元的普通住宅。但如果一個小企業想要獲得用於實業發展的哪怕30萬元資金幾乎是不可能的。有許多所謂無抵押貸款要麼是套利的仲介,要麼是需要以房産作抵押的房地産貸款,或者要求企業的營業額達到一個不可能也不需要貸款的額度。而且,實際貸款利率往往在10%以上。
王老闆介紹,今年以來,江浙乃至上海的一些中小企業倒閉或關停,資金短缺只是表面問題,“事實上是積重難返的行業問題”。從房地産行業開始興盛的那一天起,無論外貿還是內銷,實體製造業就開始走向落寞。
他解釋説,房地産的超高利潤率導致大量資金從製造業出逃並涌入進去,房地産行業對資金、人才的擠佔效應日益顯現。目前,絕大多數的房産開發商都有實業背景。這些實業企業通過採取集團化經營,成立房地産子公司,涉足房地産。實業企業主營業務很可能已經不賺錢,成為提供融資的平臺,集團的大多數資金都投向房地産。
上述情況直接導致了兩種後果:一是因為沒有資金支援,專注于實業的企業既不擴大再生産,也很難産業升級。遇到今年因通脹而導致的用工、用料等成本普遍上升時,停産就成為必然選擇。二是越來越多的行業與房地産行業“正相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儘管看上去我們是做儀錶的,和房地産沒關係。但我們生産的儀錶,只在建造新的建築時才能用到。不得不承認,房地産日子緊了大家都不好過。”王老闆説。
監管部門多次表示將優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在王老闆等企業主看來,即便放開對中小企業融資,也只能是“有門路”的少數企業分享規模有限的銀行貸款。而這些“有門路”的企業從銀行貸到款後,也會把借來的錢挪作他用,比如放高利貸、投資房地産、投資私募股權,甚至收藏字畫、紅酒等。
“我雖然知道把銀行貸款挪作他用不僅違規,而且可能給企業造成很大的風險,但我不得已要這樣做。”王老闆坦言。
自2007年以來,王老闆就面臨訂單需求、下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情況,今年又遇上各種機器和裝備價格上升,所以企業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王老闆和他的生意夥伴們不敢貿然增加生産線。因為資金有限以及擔心地産泡沫,他們都沒有購買土地和廠房,而是租用廠房,然後購入生産設備。儘管現在訂單不少,但由於下游元器件供應沒法保證、勞動力緊缺,王老闆一直沒有增加生産線。“我擔心經濟一旦掉頭向下,工廠就會停工。到那時候生産線就等於垃圾。”王老闆説。
所以,他把銀行貸款部分用於投資黃金。“如果銀行追查,我可以説我用企業賺的錢投資黃金,銀行的錢仍用於企業流動資金。”(高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