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08分報道,目前,仍在醞釀之中的華夏銀行再融資方案引發各界關注,它之所以吸引人們的關注,絕不僅僅因為這將大大補充公司資本金的充足率,更重要的是融資方式可能直接引發第一大股東的變更。
今年3月德意志銀行以17.12%的持股比例,超過了持股13.98%的首鋼,成為了華夏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市場人士猜測,如果華夏銀行以向大股東定向增發的模式融資,那麼曾經的首鋼很可能借機奪回昔日“第一”寶座。華夏銀行為何成為兩大巨頭爭奪的焦點,如果首鋼重回第一大股東位置,將對華夏銀行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
市場猜測首鋼將借機重回第一大股東的寶座並非沒有道理。據媒體報道,首鋼總公司曾表示,希望保持在華夏銀行第一大股東角色,而且與德意志銀行相比,首鋼與華夏銀行的淵源更深。
背景資料:
1992年,華夏銀行由首鋼全資創辦;
1996年4月,華夏銀行改制,變更為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後,首鋼以20%的持股比例穩坐第一大股東位置,經過數次的股權轉讓,華夏銀行的持股比例降至13.98%;
2005年德銀購入華夏銀行9.9%的股份;
在金融市場最困難的2008年,德銀以高出當時市價近90%的高價增持華夏銀行2.67億股A股普通股;
2010年3月,通過對收購華夏銀行股東薩爾 奧彭海姆公司的部分股權,德銀持股比例上升至17.12%,成為第一大股東。由此可見,德銀行堅定看好華夏銀行的未來。
既然首鋼與華夏銀行的淵源這麼深,而且中國的金融企業又這麼多,德意志銀行為何如此青睞華夏銀行,而且在中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華夏銀行的發展並不是最快最好的。
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水皮:我覺得華夏銀行佔的位置很好,因為總部畢竟在北京,現在也上市了,德意志銀行是把它作為一個在中國的灘頭陣地。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作為中國的銀行業來看,從未來講,雖然它不是高成長行業,但是也是一種藍籌性行業,收入穩健,增長率還是相對比較高的,所以外資機構期望能夠在中國商業銀行中佔有更大的股份。
另一方面,對華夏銀行來説,如果與同行業巨頭德意志銀行合做確實能彌補自身發展的不足。
郭田勇:華夏銀行就是一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除了四大國有銀行之外,大概有13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從它的總資産狀況,大概處在中下游的位置。華夏銀行是首鋼發起成立的,在辦銀行這些年的過程中,未必是用國際上通用銀行的思路,可能會跟企業關聯度比較高,在經營上相對保守,也是導致華夏銀行在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發展相對要慢。
在上一輪的銀行改革中,中國有很多家商業銀行都引入了境外戰略投資者,華夏銀行跟德意志銀行進行戰略合作。德意志銀行進來對華夏銀行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畢竟德意志銀行作為老牌的商業銀行在公司治理、銀行業務、銀行産品的創新、風險管理上應該還是有很多成功經營的經驗。經過德意志銀行和華夏銀行之間的合作,可能會對華夏銀行公司治理、管理水準提高有所幫助。
正如郭田勇所言,華夏銀行確實從與德銀的合作中受益,比如二者合作開發了一套適合中國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評價體系,使得華夏銀行對小企業的風險評估更具針對性。然而,德銀對華夏銀行的經營缺乏決策權和影響力,而且銀監會規定,單一外資機構投資中國銀行,持股比例不得超過20%,這意味著,德銀最多只能借機增加3%的持股比例。
郭田勇:境外的戰略投資者並不滿足於現有股份,匯豐也是多次表示,也希望能夠繼續擴大它在交行中的股份,不但能享受更多收益,在銀行的經營決策上也會增大一些。我們始終認為,銀行業跟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息息相關,對於外資要求繼續做大在商業銀行中的控股比例我們持保留性態度。
面對外界的猜測,水皮認為,不管誰是第一大股東,德銀做的是長線買賣,並不影響它對華夏銀行以及中國市場的信心。而且,首鋼也許並不會像市場猜測的那樣,爭奪“第一”寶座。
水皮:因為首鋼畢竟不是搞金融的,如果跟德意志這麼一個夥伴長期合作,不是一個壞的選擇。尤其是上一次定向增發的時候,大家比較高看德意志銀行,因為當時通過方案跟後面實施的時候股價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但是德意志銀行還是按照當初董事會通過時候的股價出資認購,這一點讓很多投資者刮目相看。
所以我覺得他們大股東之間的相互信任存在,德意志的做事風格還是比較在於長期的,很難説會不會在以後政策許可的範圍內再增加份額,因為我們現在對外資銀行的持股比例是有控制的,但是未來很難説會不會放開。
自4月14日開始,公司股票便以“籌劃再融資事項”為由停牌,其間兩度推遲復牌日期,如果沒有新的變動,股票將於6日復牌。據悉,融資額可能在150億至200億元人民幣之間。不管將來華夏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誰,可以肯定的是,德意志銀行、首鋼、以及華夏銀行都將從三者的關係中受益。(記者 王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