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臺灣數據  > 正文

去年平均每月有一名臺灣兒童因虐待致死(2012.04.15)

2012-04-17 08:4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根據臺灣內務部門資料,全臺灣受虐兒童自2002年的6902人,至2011年的17667人,十年成長兩倍多;去年的兒虐致死案有12件,平均每個月就有1名兒童死於虐待。

  “兒童局長”張秀鴛15日呼籲,若發現兒童受虐,一定要儘速通報,做一個“點燃明燈”的人。

  張秀鴛表示,遭虐待致死的孩子通常都是“小小孩”,6歲以下、尚未入學,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大部分時間待在家中,不易被外界發現。去年遭兒虐致死的類型,父母吸毒者即佔了一半;其他依次是未婚生子、保姆行徑惡劣、不當管教等。

  臺當局“內政部”日前發佈資料指出,2011年臺灣家暴通報案件共10.4萬件,以婚姻、離婚或同居關係暴力5.6萬件、佔五成四最多,兒少保護案2.5萬件、佔二成四居次;觀察長期趨勢,兒少保護案較2005年增加10.45個百分點,增幅最大。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翁慧圓表示,家扶從20多年前,針對因家長酗酒而遭受虐待的孩童,推出“小貝多芬”輔導和諮商團體,協助小孩走出受虐陰影。

  翁慧圓分析兒虐惡化及施虐原因,分別是父母婚姻失調、管教不當、家暴迴圈及酗酒吸毒,其中又以酗酒吸毒的問題最嚴重,翁慧圓説,曾有家長喝醉要兒子跪算盤,甚至推孩子的頭去撞墻;有的三更半夜把孩子叫起來,不讓他睡覺。

  也曾有社工發現,一名小學三年級男童,因為媽媽離家,爸爸長期藉酒澆愁,每到半夜,就把男童從睡夢中叫醒,強迫孩子唱歌、聽佛經,若不從,就是一陣拳打腳踢。

  張秀鴛説,全臺灣受虐兒童十年來成長兩倍多,主要因為民眾意識到孩子是社會的公共財産,只要有人虐兒,民眾主動通報也越來越多。

  張秀鴛表示,兒少受虐數字雖成長,但數字高不必太擔心,因臺灣社會保護兒少的觀念,已開始有所警覺,目前“兒童局”採分級管理方式,一級為預防倡導,二級為高風險家庭的扶助,三級則是虐兒的處理。

[責任編輯:郭瑩瑩]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