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資料  >  七日回顧  > 正文

08月16日 首屆兩岸華文教師論壇在廣州舉行 中華臺北隊獲大運會首金

2011-08-31 15:1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兩岸交流

 

  首屆兩岸華文教師論壇廣州舉行 共商海外華文教育

  首屆兩岸華文教師論壇在廣州召開。來自兩岸60多所高校的100多名華文教育專家參加了本次論壇,共同探討海外華文教育發展大計。

  中華臺北女排晉級八強 主帥:感謝大陸同胞傾力支持

  在本屆大運女排小組賽中,中華臺北隊憑借小組第二名的身份晉級八強。賽後,中華臺北隊主教練張恩崇表示,非常感謝大陸同胞對于中華臺北隊的傾力支持,這對于中華臺北隊球員的現場發揮具有極大助益。

  石斑塭邊兩岸情——兩岸鄉村座談高雄紀事

  兩岸鄉村座談活動進入首站行程。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副會長陳萌山率領大陸農業代表,來到以養殖石斑魚知名的高雄縣永安鄉的魚塭邊、市場里,考察和了解這里的養殖和銷售情況。

  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副會長訪高雄農村 詢ECFA效果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副會長、農業部總經濟師陳萌山走進高雄農村,詢問ECFA效果。永安區養殖戶告訴他,出口大陸的關稅從10.5%降到5%之後,ECFA讓當地石斑魚價格、銷量都穩定,供不應求。

  臺灣金門赴福建莆田舉辦旅遊推介會

  為推動當地的旅遊業經濟,爭取個人遊陸客,金門縣政府副縣長吳友欽率交通旅遊部門負責人及金門高粱酒幹部、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人員一行13人赴福建莆田舉辦旅遊推介會。

  旅客大增五成多 陸客已居臺灣觀光客及海運主力

  陸客已居臺灣觀光客及海運旅客主力,兩岸航線旅客大增五成多,已連續四個月較前一年同月成長。國際商港6月兩岸航線人數達1.4萬人次,佔總旅客量18.1%,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58.5%。

  今年前7個月榕臺直航航班同比增長137%

  今年1月至7月,榕臺直航航班為1773架次,比去年同期的746架次增長137.7%;榕臺直航進出境旅客達19.45萬人次,同比增長74.7%;榕臺直航貨郵吞吐量為2512.2噸。

  

兩岸經貿

 

  今年前7個月閩臺小額貿易下降6%

  據統計,2011年1至7月,閩臺小額貿易總額達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其中福建從臺灣進口1.3億美元,下降10%;對臺出口0.3億美元,增長16.8%。

  

島內時政

 

  臺灣內政主管部門擬要求寺廟定期申報收支

  臺中霧峰萬佛寺涉及斂財上億元新臺幣,臺灣內政主管部門下轄民政部門負責人黃麗馨表示,萬佛寺受“監督寺廟條例”規范,每半年應向主管部門申報收支款項。臺灣內政主管部門正在統一、明確訂立“臺灣宗教團體收支申報規范”,

  蔡英文提告朱立倫當選新北市長無效官司敗訴

  去年連勝文遭槍擊案,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蔡英文認為國民黨民代散布不實事實,影響選民投票結果,對朱立倫提起當選無效訴訟。今天士林地方法院判決蔡英文敗訴,全案可上訴。

  馬英九肯定陸生努力 稱開放陸生可增臺生競爭力

  馬英九說,教育是臺灣軟實力,開放大陸學生來臺,是為了讓兩岸青年能及早做朋友,彼此認識對方,進而增加臺灣學生的競爭力和國際觀。

  陳水扁:宋楚瑜若選“總統”一定更慘 損人不利己

  針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究竟是否參選2012年的“總統”,陳水扁撰文指出,宋楚瑜很清楚“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第三次如再選“總統”,一定更慘,而且是損人不利己。

  民進黨十年政綱部分出爐 蔡英文打“模糊仗”?

  民進黨“十年政綱”即將定稿,從今日起分4天與媒體座談,分批對外陸續披露。今日率先披露的是 “財政與稅制篇”。關于兩岸政策的內容,蔡英文仍然強調不會承認“九二共識”,對于如何做到兩岸“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臺灣社會

 

  金飯碗吃香 調查稱80%臺灣民眾為求穩定欲考公職

  根據臺灣1111人力銀行調查,高達8成臺灣民眾想要報考公職,顯見即使經濟景氣復蘇,但是民眾還是想選擇工作性質較為穩定的公職。

  何筱珺為中華臺北隊奪得首枚金牌

  在今天下午結束的深圳大運會女子舉重63公斤級決賽上,中華臺北隊何筱珺以211公斤總成績獲得金牌,這是中華臺北隊在本屆大運會上的首枚金牌,也是中華臺北隊舉重賽場的第三塊獎牌。

  

臺灣軍事

 

  臺海軍獵雷艦訓練遺失磁浮子 查找7小時尋獲修復

  臺海軍艦隊指揮部一九二獵雷艦隊,在左營軍港外海操練掃雷科目時,作為標靶的磁浮子因破裂沉入海中,海軍動員反潛機、直升機查找7小時後尋獲撈起,帶回修復。

[責任編輯:郭瑩瑩]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