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兩岸“三通”大事記  > 正文

兩岸“三通”大事記(2001年-2008年)

2008-12-25 11:11 來源:國臺辦網站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1年1月金門、馬祖客船首次直航廈門、福州馬尾港,實現海上客貨直航。

  1月28日,福州馬尾經濟文化合作中心代表與馬祖地區代表在福州簽署了《福州馬尾-- 馬祖關於加強民間交流與合作的協議》。

  臺灣當局開放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小三通”。

  2001年2月 

  2月6日, 廈門“鼓浪嶼”號客船載著75名居住在廈門的金門籍同胞,從廈門首次直航金門探親。

  臺灣銀行金門分行由原簡易外匯銀行分行升為功能齊全的外匯指定銀行,自3月1日起辦理各項海外匯款業務。

  2001年3月 

  廈門市兩岸交流協會代表與金門地區兩岸關係交流協會代表簽署了《關於加強廈門與金門民間交流交往合作協議》。

  2001年7月 

  福建省組織了晉江市50家知名企業、2000多件産品首次赴金門舉辦“晉江市名優特産品金門展銷會”,這是祖國大陸産品首次在臺灣地區展銷。

  福州馬尾經濟交流合作中心組團赴馬祖考察,這是福建船舶首次直航馬祖。

  臺灣召開“經發會”,在兩岸“三通”方面達成如下共識:

  (1)配合加入WTO進程,開放兩岸直接貿易及兩岸直接通郵、通訊等業務。

  (2)整體規劃兩岸“通航”事宜,並通過兩岸協商予以落實推動。

  (3)擴大“境外航運中心”功能及範圍,開放貨品通關入境。

  (4)積極評估建立“經貿特區”。此後,臺灣當局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

  2001年11月1日 

  海南三亞飛行責任區改由大陸空中交通管制部門負責,臺灣5家航空公司的飛機飛行東南亞國家的航班均使用該航路,大陸航管部門為臺灣航空公司提供了安全、優質、高效的空中交通服務。

  臺灣當局開放銀行赴大陸設立代表處。

  2001年11月 

  兩岸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臺灣擴大“境外航運中心”功能,允許大陸貨物進入出口加工區、工業園區、科技園區、保稅區加工後再出口。

[責任編輯:楊永青]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