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交流數據  > 正文

臺公佈陸資赴臺投資原則 參與公共項目增至25項(2012.02.06)

2012-02-07 11: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方面對於大陸資本赴臺投資公共建設四大原則6日出爐,臺“工程會主委”陳振川6日指出,在不影響臺灣安全、社會觀感,對島內産業發展有正面助益,且不衝擊島內産業等四大原則下,初步檢討開放項目,由原本21項擴增至25項,檢討開放項目包括捷運、捷運系統、車站、轉運站、海水淡化廠、公園綠地、離島大型購物中心、纜車等。

  依當地“促參法”所列公共建設計13類20大項84小項,2011年3月7日以前已開放7大項20小項,如民用航站周邊過境旅館、國際會議中心、展覽館等等,月前臺灣“工程會”邀集臺灣各部門進一步檢討,建議開放項目原為21小項,近日又擴增為25小項。其中,無限制條件開放者計13小項,限制條件開放者計12小項。並同前已開放項目,初步達45項,約佔總項目54%。

  陳振川説,開放陸資赴臺投資,限制在資金投入,亦即陸資只是出資股東,並非開放承攬,非但不會令民眾就業機會減少,還可能因公共建設的增加,明顯提升。

  臺“工程會”官員指出,恐影響臺灣安全項目將會以限制金額、投資比例以及投資區域、範圍,加以規範。另外社福等設施或服務,理應由當局主導,若無限制開放,定會影響社會觀感,這部分僅會考慮符合島內民情與需求,酌予鬆綁,例如因應人口老化,開放投資老人餐飲、照顧等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放陸資部分,也將考慮産業利益,開放能協助本土廠商排除貿易障礙,前進國際市場的項目。待臺灣行政機構正式核定開放項目後,“工程會”將建置陸資來投資資訊交流平臺,如成立單一窗口、設立服務專屬網站等;並將主動函請促參案各主辦機關提供近1至2年可開放陸資投資公共建設的促參案源,建立商機資料庫。

[責任編輯:郭瑩瑩]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