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交流數據  > 正文

臺灣農産品登陸行銷 福建漸成集散地(2011.09.07)

2011-09-09 09: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ECFA這只無形“推手”的推動下,臺灣農産品加速登陸行銷,開拓廣闊的大陸市場。而地處兩岸交流合作最前沿的福建,日漸成為臺灣農産品登陸開疆拓土的集散地。這在正于廈門舉行的第15屆中國國際投洽會上得到充分體現。

  第15屆中國國際投洽會7日上午在廈門開幕,而作為投洽會重要系列活動之一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簡稱“農訂會”),先行于6日在福建泉州登場,為臺灣農産品進入大陸架起一座金橋。

  “農訂會”已成目前大陸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兩岸農産品專業會展之一,更是大陸舉辦農産品專項展洽活動以來,臺灣企業參展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農産品專業會展。

  統計數字顯示,前三屆“農訂會”累計有涉臺展位800個,品種涉及臺灣雲林等22個縣市的蓮霧、楊桃、檳榔、芒果、柳橙、葡萄、柚、鳳梨等時鮮水果,以及400余種農産品加工製品;參展的臺灣農業團體、企業超過400家,現場銷售額達4875萬元人民幣,促成農業合作、農産品購銷合同64.43億元。

  作為兩岸農業交流、農産品貿易的重要平臺,“農訂會”的展會魅力日益凸顯,臺灣參展積極性持續高漲。本屆“農訂會”共有臺灣省農會及會員單位50個、臺灣省漁會及會員單位40個、臺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20個及臺北世界貿易中心、雲林縣農産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等臺灣農業團體、企業單位190個,共計300個展位參展。

  特別是,本屆展會還首次設置肉食品綜合展區,有大陸檢驗檢疫特批的5家臺灣肉製品企業抱團參展。面對沃爾瑪、麥德龍等約100家大型採購商參會採購,此舉顯然為臺灣肉製品進入大陸市場帶來機遇。

  作為一年一度“農訂會”的舉辦地,位於福建南安市的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已成為臺灣農産品登陸行銷的重要集散地。目前,該市場與臺灣省農會、漁會、農業合作社、魷魚公會、果蔬輸出同業公會等臺灣較具影響力的農業社團,以及臺灣農産品生産、加工、流通領域的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並在臺灣雲林縣成立全資子公司。

  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閩臺農産品交易市場以農産品為主的對臺小額貿易,已累計進口臺灣水果、水産品、食品等農産品及其加工品4400多噸,貨值達900多萬美元。其中,進口臺灣水果400多批次,總量1300多噸,貨值約260萬美元;進口臺灣鱉卵2200多噸,貨值600萬美元。南安石井港已是大陸最大的臺灣鱉卵進口口岸,也是大陸首個享受進口ECFA降稅臺灣鱉卵的口岸。

  無獨有偶,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內,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臺灣特色鄉鎮交流展示館和臺中館也在投洽會開幕前一天對外開張,構建跨越海峽的經貿金橋,給力包括臺灣農産品在內的臺灣商品登陸行銷。廈門已是臺灣水果登陸的最大口岸。

  今年的投洽會臺灣展館裏,臺灣農産品更積極參與對接、展示,成為亮點。“ECFA實施之後,臺灣很多農産品出口大陸都免稅,那對我們來説,當然是借投洽會這個東風。” 臺灣企業經理人協進會大陸分會會長汪勳武説,今年臺灣農産品搶攻投洽會,除了借機行銷大陸之外,也看中通過投洽會平臺走向世界。

  近年來,閩臺交流合作往來日益活躍,福建屢推惠臺先行先試措施,簡化臺灣農産品輸入通關手續,實施零關稅進口臺灣農産品,加快建設福州、廈門、泉州、寧德和漳州等地的海峽兩岸水産品、水果集散(物流)中心,成功舉辦海峽兩岸農博會、林博會、茶博會等大型展會,漸成臺灣農産品輸入大陸的物流集散地。(記者 羅欽文)

[責任編輯:趙筱婧]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