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臺灣對外關係大事記  > 正文

2003年臺灣對外關係大事記

2005-12-15 17:46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

  3日 丹麥人民黨黨魁柯絲高訪台。該黨2002年初曾向丹麥國會提出支援臺灣加入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提案。

  9日 陳水扁稱,臺灣願意在“美日同盟”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架構下,發揮更為活躍的功能,並且通過在反恐戰爭以及人道安全上的密切合作,建立美、日、臺“安全同盟關係”。

  10日 澳大利亞拒絕發給臺“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張富美入境簽證。

  13日 臺《自由時報》報道,日本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所長內田勝久,接受日本電子媒體NNA專訪時表示,“臺日關係30年來已進入非常成熟的階段,有必要提高政策性對話的層次”。該報還報道稱,丹麥在野第一大黨人民黨已決定在今年內邀請陳水扁到丹麥進行私人訪問。但丹麥外交部長隨即表示將拒發簽證。

  15日 “臺獨聯盟”美國本部主席楊英育、“全美臺灣同鄉會”會長邱義昌、“臺灣人公共事務會”會長吳明基等多位海外“獨派”團體代表,在美國發起“臺灣正名運動”,並向陳水扁遞交萬人“正名運動簽名信”。

  17日 臺“立法院長”王金平證實,陳水扁邀請他擔任民主基金會董事長。臺當局在2003年度編列1.5億元預算擬捐助成立民主基金會,從事政黨外交。

  同日,由“臺美國會聯誼會”會長蔡同榮發起並由該會舉辦的“國際國會議員亞太地區安全會議”在臺北舉行,共有美、日、加、澳大利、德、法、韓國等18個國家的60余名國會議員參與。臺“立法院長”王金平出席會議並表示,希望各國國會議員支援臺灣加入亞太國會議員論壇、國際聯盟等組織。

  18日 臺“經濟部長”林義夫啟程赴洛杉磯及舊金山,出席臺美商會年會。

  19日 臺海軍官員赴美洽談紀德艦採購案。

  20日 臺“衛生署長”涂醒哲、“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抵達華盛頓。涂醒哲稱,此行的目的是尋求美對臺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援,提升臺美雙方國際衛生合作議題,推動“多邊國際衛生援助計劃”,並參加“國家衛生政策會議”。

  21日 日産經新聞報導稱,日本已于日前派遣前陸上自衛隊少將級的團長長野陽一常駐臺北,這是1972年臺日“斷交”後首次有日本自衛隊有關人士駐臺。

  23日 歐盟對外關係執行委員彭定康在接受在比利時“歐洲人之聲”訪問時表示,歐盟一直支援臺灣加入對全球經濟或其他領域有附加價值的國際組織,只要這些組織的章程允許臺灣入會。世界衛生組織(WHO)有其運作規則,只允許國家入會,但是歐盟樂見臺灣以其他方式加入WHO。

  29日 世界衛生組織幹事長提名人、南韓的李鍾鬱針對臺灣爭取“參與WHO”表示,他相信一個中國原則,臺灣參與WHO根本上是個政治議題,WHO無法處理政治問題。在聯合國體系下有其他的論壇能更有效處理這個問題,但不是WHO。

  同日,駐美的德國官員表示,德國不出售潛艇給臺灣是既定政策,任何潛艇外銷事宜,即使是零組件及相關技術,也須得到德國政府批准。英國官員稱,英國對臺海地區的武器輸出管制也很嚴格,武器出口以個案考慮,不能破壞臺海平衡。

  30日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副總裁坎貝爾在尼克森中心發表演説稱,布希政 府已經將對華政策的“戰略模糊”明確變為“雙重清晰”,兩個重點是中國“不武”,臺灣“不獨”。

[責任編輯:system]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