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資料  >  重要文獻匯集  > 正文

孫亞夫:希望看到新的中美及兩岸關係良性互動(2009.12.19)

2009-12-22 15:4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12月19日,“未來十年的中美關係”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對中美關係研究極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政界官員、媒體代表匯集一堂,共同探討和預測未來十年中美關係的發展趨勢。 中新社發 劉震 攝

  “未來十年的中美關係”研討會十九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務院臺辦副主任孫亞夫在會上指出,臺灣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在中美關係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的情況下,我們希望看到一個新的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之間的某種良性互動,以利於繼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中國內地政界官員、著名學者、媒體代表與相關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士今天匯集一堂,共同探討和預測未來十年中美關係的發展趨勢。此次研討會由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主辦。與會人士著重探討了中美兩國未來十年內在經貿、臺灣、人權、環境、軍事等方面的發展趨勢、中美戰略關係發展態勢以及兩國面臨的挑戰。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中美友協會長徐匡迪在主旨發言中説,中美關係未來的發展,既要利用現有的對話機制繼續保持官方層面的溝通,也要在民間層面開展公共外交。他為此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著重加強企業交流,擴大雙向投資;二要加強地方政府的交流;三是加強青年的交流。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李小林表示,“公共外交的根本還在於爭取民心”。她介紹,對外友協今年重點開展對美國地方政府的工作,“擴展了在美聯絡網路,深化了美國各州對華的了解和友誼”。

  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長丁孝文表示,今年中美關係取得一些進展,如奧巴馬公開表示,不尋求遏制中國,不把中國作為威脅;在臺灣問題上,他表示歡迎兩岸關係改善,期待兩岸政治、經濟和其他領域的對話互動,這對兩岸關係具有積極影響;今年美國沒有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十九年來,美國總統第一次沒有見達賴;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投票權問題上,美國表態比多數西方國家積極。

  對於未來的中美關係,丁孝文預測“大勢看好,階段會震蕩”。另外,兩國間的相互依存加深,制裁對雙方來講,都是很難做出決斷的事情。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表示,有一個傳統的思維方式認為,美國的損失就是中國的好處,這樣的思維方式需要改變。中美之間要互相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更多強調國內穩定與團結。在國家安全與中美關係問題上,他認為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將交織。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崔立如對總體趨勢持樂觀態度。他表示,中美關係是競爭與合作交織的關係,中美需要保持總體關係的穩定,更多的合作需求會推動雙方往前走,未來中美關係會在鬥爭、摩擦中推進,關係趨向於不斷平衡。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閱讀:  

涉臺常識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