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停車場協會今日將在交委召開發佈會回應本報咪表調查 停車場協會會長表示——
市交委:今年內全市咪表和路內泊位將換新P牌清算“車位賬”
追蹤
核心提示
廣州停車場協會昨日回應本報《咪表泊位 老闆是誰》獨家報道中的幾大疑問,並曬出咪表公司的盈利狀況:兩家公司一年盈利200萬元。今日,停車場協會將舉行新聞發佈會,集中回應路內停車熱點問題。
文/廣州日報記者丁一、劉冉冉
咪表經營權為何轉給自然人?
“給政府經營負擔重不靈活”
本報昨天的獨家報道中披露,電子泊車公司最初由廣州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廣州華普産業有限公司投資成立,截至目前是由北京天創道康電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控股;而廣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德生咪表”)也從最初的由廣東德生科技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德生金卡公司兩家公司投資成立,目前股權轉移給6個自然人持有。為何出現這種“公共資源經營權向私營企業或自然人傾斜”的情況呢?
對此,昨天某業內人士以德生咪表為例,向記者提到了兩個時間點:“一個是2011年11月全市路內停車泊位重新招標,另一個是2013年4月德生咪表的100%股權轉讓給6個自然人,在那次招標之後,德生方或許感到持有的咪表經營泊位相對而言偏遠路段居多,加上成本的壓力,最後轉讓了股權。”對此説法,廣州市停車場協會及市交委都以“無權過問”為由,婉拒了提問。
不過,市交委相關負責人側面解釋稱,將路內停車泊位交給個體經營更合適:“如果廣州的咪表交給政府經營,由政府請公務員、事業單位的編內人員去管理,負擔太重,不夠靈活。”
廣州市停車場協會會長潘國璠以香港為例,解釋了由私營企業或自然人控股經營的便利:“香港的咪表泊車就是交警來管,但政府也因此需要支付較高的成本。”
全市3.5萬停車位如何構成?
“包括咪表、內街內巷、單位車位”
對於本報昨日的獨家調查,廣州市停車場協會會長潘國璠昨天表示,將於今日上午舉行“廣州市路內停車熱點問題新聞發佈會”,對市民及媒體關注的路邊停車熱點逐一解答。
“新聞發佈會將重點公佈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將公佈全市3.5萬停車泊位的構成,二是將説明現有路內停車模式對廣州交通的影響,三是重點説明一下你們提出來的為什麼過了這麼多年,咪表停車收益上繳財政部分不上漲。”
對於第一個問題,潘國璠提前向本報披露,目前全市停車泊位有3.5萬個左右,這只是一個概數。他説,3.5萬個泊位中並非都是公共資源,非公共資源也佔有很大比例:“3.5萬既包括中心城區的咪表車位和內街內巷車位,還包括大量的單位車位,不需要收費;此外還有花都、從化、增城的路內泊車位以及很多單位的泊位,是收不上來錢的。”
潘國璠表示,由於不少邊遠城區的停車泊位並不像中心城區旺地吸引車流量,同時停霸王車的情況也不少見,所以即使安排了咪表和人工收費,但基本上不是只虧不賺,就是經營難以為繼而不斷地裁撤。
關於這3.5萬停車泊位的構成,昨天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報了一組數字:“廣州有咪表泊位6426個,內街內巷5800多個,其他的都在非核心城區。”但這一數字是否屬實?潘國璠只是表示:“明天開會,我會説得很詳細。”
市交委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內全市包括咪表和內街內巷在內的所有路內停車泊位都將換上新P牌、擁有獨一無二的編號,清算“車位數量賬”。
上繳財政為何不升反降?
“每年盈利200萬
人工成本翻一倍”
“咪表停車漲價對經營者而言,所謂的創收並不見明顯提高,漲價主要是能夠疏導交通擁堵,而且目前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潘國璠援引市交委11月14日發佈的停車費上漲100天后第一週的交通擁堵數據稱:“8至10月工作日日均擁堵指數是4.11,這是一個輕度擁堵的等級,比去年同期下降2.14%;相比今年1至7月份,擁堵指數均值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64%。而且晚高峰時段嚴重擁堵路段比例減少了3個百分點……”
咪表企業的經營狀況到底如何?潘國璠昨天向本報記者透露,“平均一年下來,兩家咪表公司有200多萬元的盈利,不過這是前幾年的平均情況,今年停車費上漲後的盈利數字還得等到年底統一核算。”不過,對於兩家咪表公司一年盈利的這200多萬元是否純利潤,潘國璠並未多作解釋。
他稱,由於現有咪表管理在某種程度上來説仍屬勞動密集型産業,即真正對收費能起到促進作用的並非咪表儀器而是人工收費,因此咪表經營近幾年受人工成本上漲影響很厲害:“咪表經營中八成以上的成本用於請人工,十幾年前咪表剛引進廣州時,請一個工人每個月才六七百元,最多800元,但現在呢?請一個咪表管理員每個月是1550元,幾乎翻了一倍。”
停車場協會今日
回應 3 大焦點
1.公佈全市3.5萬停車泊位的構成
2.説明現有路內停車模式對廣州交通的影響
3.重點説明為什麼多年來咪表停車收益上繳財政部分不上漲
70條
咪表路段
沒有繳費(市審計局對2012年度兩家咪表公司的審計結果)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