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央視《消費主張》欄目在網上商城購買了7個國家19個品牌的1段嬰兒配方奶粉,有8個樣品的鐵、錳、碘、硒實測值不符合我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樣品的不合格率竟然達到了42.1%,長期食用危害寶寶健康。(7月31日《現代快報》)
産品一旦進入中國市場,就應該符合中國的標準,國家間的標準差異不能作為産品品質不合格的託辭。其實在此之前,洋奶粉的品質問題已屢見不鮮。譬如美讚臣、雀巢等一線洋品牌奶粉曾被曝出金屬污染、碘超標等問題;雅培、多美滋、美素等知名洋奶粉也曾深陷“蟲子門”。此外,洋奶粉在保質期、物流環境、權益保障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這一次的質檢結果無疑再次為消費者們敲響了警鐘。
一些人之所以青睞海淘奶粉,源於對國産奶粉的現狀認識不足,所得印象停留在當初食品安全監管缺失的階段。再加上對國産奶粉和進口奶粉兩者品質的認識過於片面,使得部分消費者對選購洋奶粉産生了跟風心理。國外乳企享有政府補貼,並且擁有堅實的乳畜業基礎,産品的生産成本能夠下壓形成競爭優勢。而國內乳企雖沒有進口稅這一道坎,但由於奶源價格過高,導致國産奶粉無法與進口奶粉打價格戰。如此一來,國人購買洋奶粉的風氣也就愈演愈烈。然而,進口奶粉在品質上真的優於國産奶粉麼?
事實上,目前我國為奶粉制定的標準是全球範圍內最為嚴格的。去年號稱“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出臺以來,不斷有企業被吊銷嬰幼兒奶粉配方許可證而退出市場。今年六月份發佈、將從十月起施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産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則又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它將在提高註冊門檻、限制配方數量、規範標簽標識、明確法律責任四個方面對流入國內市場的奶粉進行最為嚴格的監管。這些法規的出臺標誌著我國對嬰幼兒奶粉的品質要求正在不斷提高。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選擇奶粉時,有必要了解國産奶粉的現狀,給予其關注與信任。
近年來,隨著國內乳企的不斷發展,也確實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對國産奶粉給予更多的信賴。2015年,國産奶粉品牌在數量和市場佔比上,自2008年以來首度超過洋奶粉品牌。現階段的奶粉市場中,一線城市已經被開發得較為充分,進口奶粉具有一定優勢。在此情況下,二三線城市以及中小城鎮則將成為諸多商家爭奪的重中之重。而國內乳企在中小城市的銷售渠道上佔據明顯優勢,這一有利條件應當好好把握。
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給國內奶粉市場帶來的是20%的增量,這其中蘊含的巨大機遇不言而喻。在這一大環境下,隨著食安法、註冊制等相關法規的出臺,國産奶粉行業要向市場進軍,就必須強化企業品質管控、完善責任追溯體系,優化産業結構、推進行業整合、降低生産成本。有關部門也應該在註冊制下進一步加強監管,嚴格執行食品企業紅黑名單制度。
重新建立消費者的品牌信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國産奶粉企業不能操之過急。在企業重組兼併、市場價格競爭、政策扶持等作用下,我國奶粉企業的集中度將明顯提升,競爭力也將不斷增強。從這個角度上看,國産奶粉企業的道路越走越寬,甚至走出國門、反攻國外市場,也並非沒有可能。(中國經濟網網友 林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