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從10月1號起,《機動車駕駛培訓先學後付、計時收費模式服務合同》正式實施。記者走訪發現,江蘇省內不少駕校早已開始探索“先學後付、計時收費”的新型培訓方式,但“嘗鮮”人數屈指可數,新模式的推行正遭遇尷尬。
記者從南京駕培行業了解到,從試點至今半年時間內,嘗試“先培後付”的學員僅數十人,對比傳統學車模式的人數卻是十萬左右。南京金門駕校校長廖化兵透露,平均下來,每月嘗鮮新模式的學員也就那麼一兩個。他認為,“先培後付”遇冷的原因在於,分段計費、評價模式過於繁瑣,學員嫌麻煩。
廖化兵表示,學員從剛開始學習駕駛到結束有34個學時,如果每次有一個學時或者兩個學時,整個學完以後,支付的次數相對要達到20次。在每次學完以後,給這堂課的評價並且支付這堂課的培訓費用,才可以進行下一次的預約,所以這樣學員學習過程中就比較麻煩一點,不如一次性把錢交完了。
而南京獅麟駕校校長任家螺分析,資訊不對稱、對規定的模糊,都會讓學員對“先培後付”産生誤解和擔憂。
任家螺表示,還有學員有點擔心不滿意可以拒付,不滿意沒有明確的標準,錢都交了,後面一個不滿意,不付費,駕校、駕駛員會不會為難我,可能會有這些顧慮。實際上只要是不滿意,教練罵你了等,只要證據一拿出,這堂課是免單的。
另一方面,駕校配合新模式上線拿出的是何種態度呢?記者隨機撥打幾家駕校的報名電話,多數工作人員極力推薦選老傳統學車,“先學後付”模式的推行“名存實亡”:“先培後付,按學時,一個學時交多少錢,這樣子可能意義不大,只是一種推廣。基本上95%左右交多少錢來學車子。我勸你還是報多少錢,交多少錢,又不重復收費,負責你拿到駕照,根據你自己的時間你來考試就行了。”
學車為何要推行“先培後付”?業內人士指出,新規既是對駕校與學員權利不平等的糾正,也是對駕校、教練員服務角色的明確歸位。比如説,在培訓過程中,如果存在教練員和管理人員向學駕人索取、收受財物或牟取其他利益等問題的,依據新規,學員有權拒付相應時段的培訓費用。新模式帶來的改變在於,學駕人員在遇到不公平現象時,不再無法可依,另一方面也倒逼著行業風氣凈化。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