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銷售增速放緩以及反壟斷打擊力度的加大,此前保持高速增長的超豪華品牌開始嘗到在華擴張過快的苦果。
日前,龐大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將下屬5家涉及進口阿斯頓·馬丁品牌汽車銷售業務的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廣西華昕德貿易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價共計8000萬元。業內普遍認為,龐大集團此次退出經營,對於在國內14座城市擁有不到14家經銷商的阿斯頓·馬丁而言,此次龐大集團轉讓的4S店數量佔據其三成,在缺少實力經銷商集團的支援下,其在華發展戰略也將再次受挫。
國機汽車市場部高級經理王存分析認為,此次龐大集團的轉讓行為無疑是經銷商為了確保利潤而做出的自我調整,而更深層的原因在於,目前的市場環境對於進口超豪華車經銷商而言依然具有不小的風險,未來不排除超豪華品牌經銷商陸續出現調整的可能。
龐大出售5家店
事實上,龐大集團首次銷售阿斯頓·馬丁汽車始於2011年,公司首先在廣州設立品牌店,隨後在其他城市開設子公司。
龐大集團人士表示,此次交易標的是公司所屬盈利能力低但擁有品牌資源或閒置資産的子公司,將上述子公司進行轉讓處置,既有利於回籠資金,也有利於提高資産的盈利能力,符合公司優化品牌結構、整合公司資源、盤活公司資産的整體規劃,有利於公司的長遠發展。
對於為何經營了三年就轉讓4S店,龐大集團內部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除考慮公司經營業績外,阿斯頓·馬丁擴張過快,銷量下滑、經營難以為繼是主要原因,而在出售上述5家4S店後,龐大集團也將不再持有上述5家子公司的任何股權,並正式退出阿斯頓·馬丁的授權經營。
據了解,龐大集團目前有5家阿斯頓·馬丁4S店,截至2014年8月31日,5家子公司的凈資産賬面值合計為-2158萬元,這也意味著平均每家店的虧損都達到了400萬元以上。
今年以來,超豪華品牌退網事件屢有發生。今年,法拉利瑪莎拉蒂中國向佳鴻集團發出了一份解除授權協議的律師函,取消了佳鴻集團旗下法拉利4S店的授權,超豪華品牌持續的銷量下滑已讓經銷商的經營苦不堪言。
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看來,龐大集團的5家阿斯頓·馬丁4S店分別位於鄂爾多斯、深圳、廣州、瀋陽、西安5個城市,覆蓋了國內的一二三四線市場。“這也體現出超豪華市場的擴張現狀,各個級別的市場都出現了問題。”顏景輝説。
而龐大集團通過此次轉讓交易,將獲得額外的資金利潤,收購方廣西華昕德貿易有限公司則作為一家以二手車業務為主的企業,也將獲得超豪華品牌阿斯頓·馬丁的經營權。
在華發展陷入困境
事實上,與其他超豪華品牌相比,中國並未成為阿斯頓·馬丁的救命稻草。根據阿斯頓·馬丁公佈的2013年業績,2013年阿斯頓·馬丁銷量同比增長,但仍然呈現出鉅額虧損。
2013年阿斯頓·馬丁的全球汽車銷量為4200輛,2012年銷量為3800輛,雖然阿斯頓·馬丁高端車型銷量的增加對減少損失也起著較為積極的作用,但該公司仍未擺脫虧損頹勢,令其成立100週年的慶典都被陰霾所籠罩。
阿斯頓·馬丁中國區總裁鄭津蘭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曾表示,阿斯頓·馬丁的經銷商網路正在中國穩步地、持續地擴張中。查閱阿斯頓·馬丁中國官網不難發現,目前阿斯頓·馬丁在中國依然維持在14家經銷商,較2010年的渠道數量增長了4倍。而其中今年上半年剛剛開業的西安龐大4S店,也在此次被拋售的公告中。
北京商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獲得的數據也顯示,今年1-8月,阿斯頓·馬丁在中國的進口量已達到171輛,較去年有一定的提升。
“進口量不等同於銷量。”顏景輝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今年前8個月的進口車庫存指數已高達3.7,僅次於2012年創造的3.9紀錄,這也意味著目前車都壓在經銷商的手上。
實際上,在中國超豪華車領域,阿斯頓·馬丁是一個遲到者,2008年才進入中國市場。在2012年以前,阿斯頓·馬丁也保持了一定的高速增長。根據阿斯頓·馬丁全球計劃,最晚到今年,阿斯頓·馬丁要在中國市場實現1000輛銷量,佔全球銷量的1/5,使中國成為該品牌繼美國和英國之後的第三大市場。
然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阿斯頓·馬丁的全球乃至中國的銷量目標已經無法實現。2013年在全球市場銷量下滑,中國的銷量也未能有所突破。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阿斯頓·馬丁中國,也一直未能得到關於銷量的回應。
在阿斯頓·馬丁4S店,一位銷售人員表示,“如果説去年的銷量還能維持經營的話,那今年阿斯頓·馬丁的銷量下滑已讓經銷商的經營出現了問題”。
目前,阿斯頓·馬丁已出現了大幅優惠,其中V12 6.0L的優惠已達到了60萬元。王存表示,“面對目前經濟形勢並未出現好轉的態勢,部分經銷商今年的銷量目標很難達成,但超豪華車的車主對價格優惠並不敏感,促銷目的也很難達成”。
召回危機未解
在顏景輝看來,阿斯頓·馬丁在中國發展戰略受挫,不僅有經濟環境以及政策的影響,在品質和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上也有較大的影響。
2013年底,阿斯頓·馬丁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召回多達17590輛跑車,在中國內地涉及1025輛。官方稱是因為一家中國深圳供應商提供了劣質的油門踏板塑膠部件,這一説法遭到國內各界的批評:阿斯頓·馬丁本身監管制度存在問題,需要承擔一定責任,而不能將責任推卸給中國企業。
面對阿斯頓·馬丁推卸責任的做法,汽車業專家均表示,無論是否由中國供應商提供零部件,阿斯頓·馬丁更應該反思自身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和品質管理體系是否存在漏洞,畢竟消費者面對的是阿斯頓·馬丁品牌,而非其二級的供應商。同時,阿斯頓·馬丁在同一問題上一年內三次召回,這本身也失去了消費者對其品質的信任。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儘管總體進口數量不大,但中國已經成為阿斯頓·馬丁最為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阿斯頓·馬丁在此次召回中推卸責任的表現將嚴重打擊潛在用戶的消費信心,這將在召回事件之外給阿斯頓·馬丁帶來更多的危機。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