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電卷睫毛專利,使許可企業每年賺取20萬元;一項核燃料運輸容器研發專利,不到一年就為企業贏得2000萬元利潤……專利所能帶來的豐厚回報,吸引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投入到科研中。2012年,本市專利申請量達到9.23萬件,專利授權量達到5.05萬件,均創歷史新高。
截至2012年12月底,本市有效發明專利量達到6.95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33.6件,高居全國榜首,是全國3.26件平均水準的十倍,已接近美國2011年水準(35.6件)。
10家企業年申請專利超千件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已經嘗到了智慧財産權保護的甜頭。2010年,公司研發成功核燃料運輸容器,和設備製造廠一起申請了專利,彌補了我國無法自主生産核燃料運輸容器的空白,將産品價格一下降低了一半。自2012年第一批産品交付使用以來,公司已從同類企業那裏賺取到專利使用費2000萬元。
目前,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將智慧財産權作為鞏固其優勢地位的核心戰略資源,加緊佈局並積極運用智慧財産權規則打壓競爭對手,控制或爭奪市場份額,智慧財産權大戰有愈演愈烈之勢。
本市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智慧財産權的重要性。目前,全市已有3139家專利試點單位、160家專利示範單位。2012年,10家單位專利申請量超過千件,分別是:北汽福田、京東方、聯想、奇虎360、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
中關村申請專利佔全市30%
本市智慧財産權工作將資金、政策、項目等各類資源向中關村傾斜。近兩年,市智慧財産權局共投入1.33億元財政資金用於推動智慧財産權工作,其中80%以上的資金用於支援中關村企業。2012年,中關村企業專利申請達到2.8萬件,較2010年增長近1倍,佔到全市的30.5%。
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高校專利申請量達到11842件,是2005年的4.68倍,標誌著北京高校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增強。
本市還實施了央企領先工程,為央企集體“出海”(向海外發展)提供智慧財産權方面的全方位打包服務。目前,已有20家央企被列入該工程。
去年,本市幫助5家重點行業領域的需求企業做好智慧財産權海外預警工作,對3個項目給予了應急救助。
今年,市智慧財産權局還將聯合中關村管委會制定並落實2013—2015年中關村智慧財産權推進計劃,力爭到2015年實現中關村企業年專利申請量突破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3萬件。
中小企業質押專利融資4.47億元
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經常遇到貸款難題,有時即使研發出了先進技術,但卻苦於沒有資金繼續投入生産。今後,這些企業可以先質押自己的專利、商標或版權,從銀行獲得貸款。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本市共幫助中小企業利用專利質押實現融資4.47億元。另外,本市在中關村開展了重大經濟科技活動智慧財産權評議、專利保險等先行先試業務,推動成立了“中關村智慧財産權投融資服務聯盟”,目前融資額已達近百億元;探索“智慧財産權與股權組合質押貸款”的創新融資模式,以中關村企業電信科學研究院為試點,開展企業專利價值分析試點工作,舉辦系列專利拍賣會。
今年,本市還將改變目前的重復獎勵和普遍獎勵的模式,加大對維持年限長的有效發明專利和對産業發展有影響的專利包的支援力度,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同時,本市將探索開發智慧財産權金融産品,在推動創新型企業智慧財産權融資方面實現新突破,與市金融局、銀監局密切溝通配合,開拓其他智慧財産權金融衍生品;推進專利保險試點工作,通過為專利保險試點單位購買專利保險等仲介服務,為其提供全方位支援。
專利代理人才奇缺
截至2012年底,本市共有專利代理機構251家,佔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總量的27.52%;執業專利代理人3254人,佔全國的40.35%。即使是這樣,本市的代理人還是奇缺。
申請過專利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活兒。哪些技術可以申請專利,怎麼寫專利,如何答覆審查……各個環節都需要一個懂行的人來幫企業把握。另外,代理人還可以向企業提供諮詢、評估、預警等服務。
以前,很多企業把智慧財産權部門當做是花錢的部門,而現在,更多企業將其定位為創造效益的部門。如華為公司,智慧財産權部有好幾百名員工,其中負責專利方面的員工就有近200人。
除企業外,國家審批部門、專利代理機構也都需要這方面的人才。
據業內人士介紹,專利代理人的入門門檻比較高,一般是研究生起步,要有工科背景,其次要懂法律,第三外語要過關,因為有可能需要翻譯大量的英文資料。另外,從事代理人職業,最好以前曾有其他行業的就業經歷。高級代理人要具備代理人執業證、律師證(雙證),有時甚至還有評估師證。目前,本市擁有雙證的代理人不超過100人。
市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傅曉輝形容專利代理人這個職業為“金領”。據統計,2011年,專利代理人每人平均創造的價值高達146萬元,遠遠高於律師、註冊會計師等職業。據了解,目前,專利代理人的行業月薪大約為2萬元。
集佳智慧財産權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于澤輝告訴記者,從象牙塔走出的大學生很難直接從事代理人職業,最好是採取高校與專業代理公司合作的機制,從學生時代就對有此就業意向的人進行培訓。 本報記者 侯莎莎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