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銅價持續下跌,受影響的不只是國外礦商,國內銅冶煉企業也受波及。近日,數家銅企約定在2016年限産,以達到保價目的。而在這背後,是銅企面臨營收、凈利雙下滑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推出的限産措施雖然能夠起到短期保價作用,但是長期來看,過剩産能仍舊存在,而需求端又沒有明顯的改善。上述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有色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也應提上日程,發力新興産業,通過創造新興産業的“新供給”從而創造“新需求”,達到平抑傳統産業需求下滑的影響。
銅産業鏈盈利下滑
11月以來,倫敦LME三月期合約價格快速下滑,從5000美元/噸大幅下跌接近10%,全球銅價已連續四年下跌,當前價格較2011年高點跌去50%以上。而國內銅企營收、凈利也受到不小影響。以江西銅業為例,公司今年1~ 3月、1~6月、1~9月營業收入均較去年同期出現下滑。上述三個時期,江西銅業營業收入分別為325億元、755億元、1149億元,2014年同期營收分別為413億元、929億元和1474億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47.12%。
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國內銅企主要利潤來自於加工費,如果加工費走低,對國內廠商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另外,從2010年之後的情況來看,基本金屬ROE(凈資産收益率)和毛利率水準都是持續下滑狀態。
該人士表示,從整個銅産業鏈看,下游需求在下滑,上游供應價格也在走低,事實上整個産業都將進入毛利率下降的過程。因為下游需求一直很弱,導致中游的銅冶煉企業議價能力也比較弱,上中下游各環節相關聯,導致整體盈利都出現下滑。
限産只是短期手段
目前國內為了應對有色金屬價格的下滑,政府方面正在考慮採取收儲的政策,而企業則決定以限産來應對。不過在上述券商人士看來,收儲的方式實際上是把企業庫存轉變成了社會庫存,最終依舊沒有消耗掉過剩的供給;而限産只是一個短期手段,並不影響整個産業格局,産業格局的改善還是得靠企業自身去産能以及下游需求的逐漸恢復。
在分析人士看來,無論收儲或限産,都可能陷入一種“零和遊戲”。“限産並不意味著産能消耗掉了,大企業限産的結果往往是小企業不斷增産,因為限産之後一旦形成價格的短期波動,就會有其他的小企業開始不停地增産,也就是搶佔市場份額。”該人士表示,限産雖然有短期效應,但是一旦需求、價格有提升,這些産能還是會釋放出來,所以産能一定要與下游需求匹配。
該券商人士認為,目前,國際銅價在美元指數上漲預期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雙重因素下,要想通過提升需求的方式改善目前狀況幾乎不可能,而只能從供給端入手。
最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該人士認為,供給側改革應該是對新興産業的提高供給從而提高相應的需求,而傳統産業則應該交給市場,讓市場進行優勝劣汰。“以前傳統産業,特別是很多有色企業都是大國企,削減産能的話就會産生人員安置問題,所以對傳統産業進行供給側改革的話,削減産能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如果把供給側改革在新興産業做好的話,那麼就有可能填補傳統産業的需求下滑。”
太平洋證券的報告指出,結合當前國內工業體系內通縮與産業結構頑疾並存等問題,中國實施供給側改革,體現出政府更關注長期增長的結構問題,解決供需錯配。而對經濟短期波動以及失業問題的容忍度在提升。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