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醫療腐敗、食品安全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國家存在一定普遍性。打“洋老虎”僅僅是個開始,要想真正做到標本兼治,還需要對這些行業進行全面的整治與清理。
跨國藥品公司葛蘭素史克在華行賄案,連日來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極大反響。最近一段時間,外國在華企業形形色色的負面新聞被集中曝光,從“肯德基冰塊比馬桶水臟”,到國外奶製品公司涉嫌價格壟斷被約談,聯想到今年“3·15”晚會上對蘋果公司的問責,不難看出,國家對在華外企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強。
昔日“屁股摸不得”的“洋老虎”,如今也成為被嚴格監管的對象,這的確體現了政府維護民眾權益的決心。但是,在為這份決心欣喜之餘,我們也必須承認,像醫療腐敗、食品安全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國家存在一定普遍性。打“洋老虎”僅僅是個開始,要想真正做到標本兼治,還需要對這些行業進行全面的整治與清理。
仔細探究外企在華鬧出醜聞的一些細節,不難看出國內不少行業存在的不正常的“小氣候”。以葛蘭素史克案為例,據報道,所謂的“運營成本”至少佔了其銷售藥品價格的百分之二十,有時甚至成本30元的藥物售價都會達到300元。人們在被這一比例震驚的同時,也不免産生這樣的疑問——藥品價格虛高目前是一個普遍現象,既然葛蘭素史克的藥品價格水分如此之大,那麼其他制藥公司是不是也有貓膩兒呢?考察葛蘭素史克的行賄方式,類似的疑問同樣存在:葛蘭素史克的行賄方式幾乎是半公開的,無論是行賄者還是受賄者似乎都心安理得,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在犯罪,更像是在遵行一套習以為常的潛規則。這些細節透露出的醫療行業存在的“普遍的黑暗”,其實比案件本身更引人注目。
事實上,假設葛蘭素史克行賄案僅僅是一個孤案,這家藥品公司根本不可能在中國撐到今天——高得扎眼的“運營成本”會讓它被市場自動淘汰,其明火執仗式的行賄方式會在第一時間遭到抵制與問責。葛蘭素史克行賄案,正昭示了“以藥養醫”已經成為一種“蝨子太多不覺癢”的行業亂象。既然如此,對葛蘭素史克的追查,就理應只是個開始。如果將調查局限在這只“洋老虎”身上,不僅將浪費公眾的精力,對根治醫療腐敗這一問題來説也是杯水車薪。
其實,不僅是葛蘭素史克,肯德基、蘋果公司、雀巢飲品等國際知名的企業紛紛在中國栽了跟頭,問題是,這些名企在世界各地享有美譽,為什麼一到中國就醜聞連連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應當被“外企的高傲、對中國歧視”這樣的狹隘民族主義情緒蒙蔽了雙眼,更不能滿足於“天下烏鴉一般黑”的阿Q式結論。不能不承認,洋品牌的表現,明證了國內一些行業缺乏監管以及“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競爭環境。在國外身體倍兒棒的“洋老虎”一到中國就犯了咳嗽,原因或許是本地有流行感冒,需要吃藥的恐怕不只是外來者。
打“洋老虎”,對於整治行業腐敗來説,的確提供了一個切入點。在行業反腐這個出奇而大膽的亮相之後,人們真正期待的,是能夠以此為契機,順藤摸瓜、全面鋪開,開出一張治好行業弊病的藥方。 本報評論員 王昱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