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城西平安家置業的張女士在一個“兩元店”買了一批看上去像陶瓷的杯、盤、碗等系列廚房用品和食具。但是,當她拿著一個盤子蒸熟一條魚後,立馬發現伴隨著魚香味的還有一股濃烈類似塑膠燒焦的味道。事後,她用簡易甲醛檢測試劑測試,赫然發現這批倣瓷食具甲醛超標五倍有餘。
專業人士告誡説,市場上的倣瓷食具品質不一,有部分含有大量甲醛物質的倣瓷食具絕不能使用,這種化學原材料在生産中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對健康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不能當作加熱用和盛裝熱食使用。
劣質倣瓷食具甲醛超標嚴重
張女士昨日向記者爆料説,日前,她在一家“兩元店”購買了幾乎整套家庭用的食具、廚具等物品。“看上去很漂亮,個個製作得和陶瓷一樣。”張女士説,這些倣瓷食具從外觀上看與陶瓷産品別無二致,甚至還要精美。只是重量要輕一些。
張女士買回家第一天,就用其中一個盤子蒸了一條魚。當她開鍋拿出盛裝有魚的盤子時,一股濃烈的塑膠燒焦味伴隨著魚味撲面而來。那頓飯,全家人不敢動一下盤裏的魚。
一位學醫的朋友告訴張女士,一般的劣質倣瓷食具處理不好,將會出現甲醛超標,對於幼小的孩子非常有害。張女士於是購買了一個簡易甲醛檢測試劑,按照説明對家中的所有倣瓷杯盤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這些倣瓷食具的甲醛含量是家中的衣櫃、抽屜和其他傢具的五倍有多,而傢具是在商場購買的品牌合格品,這就説明,這些倣瓷食具甲醛超標至少五倍多。“特別是盤子,在冷的時候超標五倍多,如果加熱之後,超標20多倍都不止。”張女士想到自己的一歲多的兒子,不禁連聲説太危險,她知道孩子如果攝入甲醛過量,將是引發白血病等癌症的主要因素。
張女士拿著這批倣瓷食具去找售賣的店主退貨,但是遭到拒絕,對方表示食具已經使用過,另外也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用具不能使用。此外,兩元店的東西本就是折扣價格,不可能退貨的。
餐飲店甲醛食具使用率最高
當前的市場上,用樹脂製作的倣瓷産品幾乎無處不在,在數量上遠遠要超過真正的陶瓷産品。記者昨日走訪市內的商場、超市和街邊士多店、兩元店,發現品質不一、價格高低各異的倣瓷食具、置物盤佔據著主要的擺放位置。
在沃爾瑪等大型購物場所內,這些倣瓷食具均有合格證和註明生産廠家等標識。一些營業員也會提醒説倣瓷食具最好不要長期盛裝熱食,而適合用於放置涼菜或者水果之用。但是,在一些小型購物場所如士多等,大量的倣瓷食具就沒有那麼正規了。記者在西平一家小超市內,發現一堆堆的倣瓷食具幾乎全部是三無産品。
在採訪中,記者在一些川菜館、湘菜館發現,為顧客提供使用的飯碗、餐盤也是大量使用倣瓷食具的。尤其是盛飯的碗,在川菜館中用倣瓷食具代替陶瓷産品相當普遍。對此,一家川菜館的服務員表示:“這很正常,也沒有管理部門説過不準使用。”
實際上,記者在大型商場採訪時,有營業人員透露,倣瓷食具就是一種叫做密胺樹脂的化學原材料製作的。消費者購買密胺食具後,一定要按照標簽上的“使用提示”使用,密胺食具標簽上通常都會有“嚴禁在微波爐中加熱使用”字樣,這是因為在高溫下,三聚氰胺-甲醛會釋放出有害物質。消費者如果不能正確使用密胺食具,可能造成健康隱患。
甲醛食具使用不當有劇毒
根據質監部門網站提供的資料顯示,用於倣瓷食具的原料——樹脂分為兩種,即醛樹脂和密胺樹脂。在超市中,以醛樹脂為原料的“置物盤”卻往往被放在食具區,和密胺食具一起銷售。
其中,密胺樹脂被允許製造食具,也有相應的國家標準。但是,在密胺食具市場中也混雜著一種“假”密胺食具,它們使用非食品用的醛樹脂作為原料,常以“置物盤”、“方盤”、“托盤”的名義和食具放在一起銷售,不知情的消費者誤將它們當作食具買回家,用來盛放食物,不知不覺中就會攝入其中遷移的有毒物質,其中包括甲醛和其他化學有毒物質。
去年冬天,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佈了《2012中國密胺食具行業情況調查報告》指出,協會經過對全國部分連鎖超市及批發市場銷售的密胺食具進行調查後發現,部分密胺食具存在標簽不符合規定、品質不合格、使用違規原料等現象。其中,“置物盤”等非食品級醛樹脂製品混在密胺食具中銷售的情況在超市中較為普遍。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説,密胺食具使用的原料是三聚氰胺和甲醛加熱加壓鑄模成三聚氰胺-甲醛樹脂,這種原料具有耐溶劑,製品表面平整、無毒、無味、耐摔等特性,因而被廣泛應用於食具等製品。
我國于2009年發佈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衛生標準》(GB 9690-2009)規定,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在推薦使用條件下不應釋放對健康有害的物質,並增加了對三聚氰胺遷移量的測定。而“置物盤”的原料使用的是醛樹脂,這種材料遇強酸、強鹼易分解,水解作用下會釋放甲醛。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是公認的變態反應源,也是潛在的強致突變物之一。因此,使用醛樹脂製作的食具對人體有很大危害。我國相關規定明確禁止用醛樹脂生産食具。(記者陳明 通訊員莞生)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