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五條”地方細則今年3月出臺以來,除北京市以外,有關“二手房交易個稅按個人所得的20%徵收政策,在許多地方並沒有明確實施時間,因而一直處於“懸空”狀態。
業內人士認為,新一輪房地産的調控難度很大,一方面不能放鬆現行的政策導向;另一方面,不解決股市等資本市場長期不景氣的問題,不解決地方政府長期依賴土地財政的問題,恐怕難以厘清資本追逐利潤所帶來的樓市異化問題。
現象1
35個城市發佈細則僅北京明確時間點
按照“國五條”規定,“稅務、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密切配合,對出售自有住房按規定應徵收的個人所得稅,通過稅收徵管、房屋登記等歷史資訊能核實房屋原值的,應依法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徵”。
從3月底至今,北京、廣州、深圳等35個城市發佈了各自的實施細則。針對20%個稅政策,除北京明確規定自4月1日起實施外,絕大多數城市重申了國務院文件的要求,並未説明何時開始實施;合肥、南京、鄭州等地則乾脆連提也沒有提及。
“我們辦理的二手房交易,沒有徵收過20%的個稅,個稅還是按照房屋總價的1%或2%徵收。”有熱點城市二手房仲介負責人告訴記者。
一城市房地産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政策何時實施,“目前沒有時間表”。
現象2
房價環比上升“地王”再度回歸
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4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上漲1.00%,自2012年6月以來連續第11個月環比上漲。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3月進行的中國百名經濟學家信心調查顯示,對於未來6個月全國平均房價趨勢,8%的經濟學家預期“上升10%以上”,比上季度增加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地王”再度回歸。5月6日,廣州白雲同寶路土地的出讓經歷了近200輪爭奪,成交的樓面價高達每平方米25597元,溢價率達到1145%。4月以來,廈門、長沙、天津等地都出現了高溢價地塊。
“20%個稅等政策‘懸空’,倒是給房企吃下一顆定心丸。”一知名房企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原地産研究諮詢部總監宋會雍認為,房價堅挺,“地王”回歸,會增加政府調控的難度。
分析
建立長效機制不能僅限房價
今年3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繼續搞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加快建立房地産穩定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記者了解到,針對“長效機制”的相關調研正有序進行,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本屆政府樓市調控的“關鍵一招”。
業內人士指出,建立房地産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不能只一味地限制房價及購房需求,而應該在加快土地供應、改革“土地財政”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等人建議,要調整財稅體系和中央地方事權體系,加快建立替代稅種、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多予少取”,使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賴切實降低。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