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機瀏覽器市場突然又熱鬧起來了,先是傳出周鴻祎不滿現狀,要做大360手機瀏覽器,然後就是UC和阿裏直接放大招,祭出神馬搜索,想從移動搜索抄百度後路,緊隨而至的則是QQ瀏覽器在GMIC大會上定義下一代瀏覽器,一個野心比一個大,但思路卻各不相同。
360無疑還是想將自己在PC端的那套N級火箭理論在移動端實現完美複製,不過目前未見大的動作,所以暫且不論。倒是UC和QQ瀏覽器兩家的策略可以拿來做個對比,因為他們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推和拉為用戶提供資訊服務,而兩者在市場份額上的接近,也讓這樣這一種對比顯得更有意義。
UC神馬搜索——資訊拉過來
和PC端的強勢入口地位不同,手機瀏覽器更像是一個綜合資訊的聚合平臺,而搜索作為一種資訊索取行為,存在著更多的主動性,就是根據用戶的需求主動地將平臺上的資訊拉過來。
此次和阿裏的合作,uc更加看重阿裏在大數據上的積累,企圖從用戶需求的判定上使搜索結果更加全面和相關,畢竟阿裏係的産品遍佈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微博這樣重要的社交資訊源,利用大數據做智慧化搜索的構想足以讓無數人感到光明在前。
但在移動時代,用戶使用習慣發生改變,移動搜索已不是簡單的文字檢索,它需要具備包括語音、圖片、商品二維碼等多種搜索方式,這就對基於移動端的搜索引擎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例如智慧推薦、深度學習、語音技術、圖像技術、大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語義分析與理解能力等尖端技術。但就目前看來,從瀏覽器起家的UC對以上技術的儲備還處於初級階段。
而反觀阿裏,基於社交來進行搜索上的嘗試,其實從未停止過,但卻沒有對社交網路中每個節點的用戶進行標簽化甚至是全面的分析,阿裏未來能否真能夠抓住這些用戶在社交、購物,甚至是聽歌,看片上的行為資訊進行挖掘成為了神馬勝敗的關鍵。
神馬是浮雲還是一匹黑馬或許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QQ降熵概念——資訊推出去
2014GMIC大會上,QQ瀏覽器提出了“降熵”理念,這個名詞可能聽上去有點高大上,而翻譯過來就是通過提升用戶資訊價值,降低資訊熵值,使用戶獲取更多有價值精準的資訊。
資訊爆炸已不再是什麼新鮮詞,用戶每天都會面對海量資訊,以至於用戶自己很難篩選有用資訊,甚至有些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資訊了。於是人們對技術的追求就又轉移到了如何讓資訊更符合個人的需求,也就是十幾年前被中國人捧上高位的尼格羅·龐帝所言的個性化資訊,儘管一直有人在講述這種個性化可能帶來的資訊窄化是多麼的可怕,但是人們還是非常熱衷於由機器智慧的來幫助人們篩選資訊,尤其是當大數據興起之後。UC寄希望於這三個字來做搜索,騰訊則把這三個字當做瀏覽器未來加緊搶班奪權的關鍵武器,一切看似巧合,又是必然。
騰訊希望在未來將更多的用戶資訊放入自己的計算模型中,然後來分析用戶的真實需求,尤其是在移動端其應用場景變化時産生的個性化資訊需求,由瀏覽器這個端口將用戶所需內容主動推送出去。在他們給出的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到一些比阿裏UC所勾畫的搜索藍圖更容易讓人激動的數字,比如騰訊産品覆蓋的8億用戶,瀏覽器産品2.3億的活躍用戶,以及其依託QQ和微信為首的強大社交圈,QQ瀏覽器能否依託自身時間數據的積累和強大的分析能力,將這些用戶的資訊真正實現個性化備受矚目。
某種意義上,這一次騰訊希望在瀏覽器上做的正是龐帝當初所設想的Daily Me(我的日報)。其比搜索更有一種全時性,甚至更接近於搜索的終極目標——所得即所思,但其做到精準化的難度卻也更高,甚至是另一種變型的搜索。或許正如尋空所言,移動搜索的未來一定不是搜索框。
小結
至今為止,兩家公司的嘗試可能還在摸索過程中,不過,當嘗試一旦成真,其所能帶來的體驗快感可能要遠好於今日頭條這樣內容較為局限的産品,畢竟瀏覽器的內容來源是基於全網的,其所涵蓋的內容種類和數量也要更多。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