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陜西省大荔縣安仁鎮、羌白鎮了解到,今年大荔冬棗雖然價格較去年有所降低,但是仍然保持較高價格。暖棚大棗剛上市收購價每斤達60∼70元,中期冷棚上市價格保持在每斤15∼20左右,到後期價格有所回落,但地頭收購價仍保持在每斤5∼10元。“從7月開園以來,大荔冬棗整體保持著產銷兩旺的局面。”大荔縣紅棗局局長趙建明告訴記者。
提早上市,價格走俏
近些年,在大荔縣安仁鎮流傳著這樣的諺語,“想要日子好,一人一畝棗;想要日子好,家家栽冬棗”。安仁鎮黨委書記鄭宏說:“冬棗已經成為安仁人致富的搖錢樹。今年,全鎮人均純收入將突破1.3萬元,僅僅冬棗一項收入就近萬元。”
“大荔冬棗之所以價格這樣好,一方面是由于氣候環境適合冬棗生長,冬棗品質高,另一方面是通過科學種植,冬棗比山東主產區提前3個月上市,搶佔了市場先機。”大荔縣紅棗局高級工程師周愛英告訴記者,大荔冬棗歷經露地、竹木、水泥、鋼架、日光溫室等設施栽植技術創新,有效搶佔了市場先機,以品質好、上市早實現了“早”贏天下。
據周愛英介紹,大荔縣在安仁鎮小坡村建立萬畝有機冬棗示范園區,春暖棚冬棗畝產值提高到2萬元。在伏坡村建立300畝日光溫室冬棗示范園區,溫室冬棗畝產值提高到8∼10萬元。
大荔冬棗自7月初開始上市,預計會持續到10月中旬。由于具備成熟早、品質佳的優勢,大荔冬棗行情一直較好,往年最早能達到百元一斤,溫棚價格也至少穩定在每斤15∼20元左右。
冬棗觸“電”,銷售火爆
“皮薄甜脆現摘現賣,國家地理標志大荔冬棗”、“百果之王、大荔冬棗,一箱三斤、飛機包郵”……一係列宣傳語于近段時間在各電商平臺上屢見不鮮。
記者從大荔縣電子商務協會了解到,全縣冬棗銷售從業人員上萬人,通過微信、微博、網上訂貨、客商“斷園”等辦法,每天至少有100多輛大貨車拉運和利用飛機空運,把3000多噸鮮冬棗源源不斷銷往全國各地和周邊國家。
“截至目前,全縣已在各大電商平臺開辦‘大荔冬棗’銷售網店、微店1000余家,網絡銷售額突破1億元,開啟了大荔冬棗網絡銷售新模式。”趙建明說。
市場拉動,品牌營銷
“一個產業只有順應市場需求,才能有生命力。”趙建明說:“大荔冬棗堅持把綠色、有機作為主攻方向,實施品牌營銷,全方位培植品牌、創樹名牌。”
在大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近年來“秦荔”、“小坡”等冬棗品牌應運而生,先後榮獲楊淩農高會“後稷金像獎”、陜西國際年會“優質水果獎”、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為進一步培育“大荔冬棗”品牌,大荔縣每年在杭州、廣州等地組織召開大荔冬棗推介會,大荔冬棗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升,暢銷浙江、上海、北京、廣東、重慶等40多個省市,出口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
“大荔冬棗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趙建明說:“目前全縣冬棗面積是2005年的3倍多,畝均產值翻了三番,產品由自產自銷到客商競價搶購,暢銷國內外。”(本報記者 肖力偉 胡明寶)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