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夜市4月8日開鑼
商討多時的期貨夜市終於落實。港交所(0388)昨公佈,已獲監管機構批准,將於4月8日正式推出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屆時恒指及國指期貨除了可于上午9時15分至中午12時及下午1時至下午4時15分交易外,亦可于下午5時至晚上11時的收市後交易時段作交易。該所稍後亦考慮把黃金期貨納入收市後交易時段。
夜期滿足人幣産品需求
雖然小型經紀普遍反對開設期貨夜市,但香港擁有高市佔率的大型及中型券商都表態支援,令港交所得以順利在今年上半年推行。該所指出,決定推出夜期是基於以下4點戰略及商業原因:一,透過夜期,市場參與者可因應歐美營業日出現的市場消息及事件對衝或調整其持倉;二,香港逐漸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夜期交易將有助港交所部署滿足環球市場未來對人民幣産品的需求;三,夜期交易是港交所發展環球資産類別(包括外匯)的先決條件;四,港交所推出夜期交易,將有助吸引更多歐美投資者到旗下衍生産品市場進行交易。
港交所續稱,將於3月初為券商安排多場簡報會,講解收市後期貨時段的交易、結算及風險管理安排,有意經營期貨夜市的券商,須通過該所要求的系統測試。該所又會監察期貨夜市的實施情況,並在實施後6個月,檢討交易及結算安排與風險管理措施。
券商:最後一小時料波動
計劃開設期指夜市的信誠證券,其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其實有意做夜市的券商目前已準備就緒,未來會接觸期貨客戶再作宣傳,主要是解釋夜市的風險及交收安排。他又指,由於港股期貨夜市最後的一小時與美股時段重疊,故預期該一小時的期指會很波動,散戶投資者宜增加期指的按金過夜,加幅約5%左右。
對於有部分券商以期貨夜市會增加市場風險為由而反對,張智威表示,港股是外向型市場,容易受週邊市場影響,若與外國市場同步,可實時反映風險,對投資者的殺傷力反會減少,出事時較能逃生。至於會否有大鱷借機將夜市的期指舞高弄低,他指出,目前港交所以5%波幅為波動的上下限,是參照了澳洲、日本的做法,認為符合國際標準。他不評估期指夜市會為該行及香港的期市帶來多少的成交,因認為初期成交不會活躍。
Webb贊同:增港競爭力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表示,若香港非由單一交易所壟斷市場,或早已延長了期貨市場交易時間。他認為,香港為自由市場,引入期貨夜市提升競爭力,對市場有好處。部分券商反對推行期貨夜市,是基於此舉會增加其營運成本,但他承認,若券商不能經營期貨夜市,最終或會被逼退出市場。
夜期交易主要安排
推出日期 2013年4月8日(星期一)推出恒生指數及H股指數期貨收市後交易時段。
交易時段 除可于上午9時15分至中午12時及下午1時至下午4時15分的正常交易時段進行交易外,亦可于下午5時至晚上11時的收市後交易時段進行交易。
交易登記與結算交收 有關交易將登記為收市後期貨交易時段的交易,並於下一個交易日進行結算及交收。
上/下限價機制 賣盤價不得低於正常交易時段(上午9時15分至中午12時及下午1時至下午4時15分)現貨月合約最後成交價的95%,買盤價則不得高於105%。
意見分歧:大券商VS小券商
大型券商 贊成:規模較大的券商大都支援推出期貨夜市。他們的客戶多為機構投資者,對金融消息的敏感度較高,可以借助期貨夜市及時對衝風險。此外,期貨夜市還可以為晚間作交易的海外投資者提供便利。
小型券商 反對:規模較小的券商,其客戶多為一般散戶、大都是持貨投資者,投資期貨的機會較小。除非發生重大突發事件,他們對海外數據、實時消息的反應不會太大,第二天對衝風險亦可。反對者表示,推出期貨夜市將增加買賣風險,擔心大戶趁機將大市舞高弄低;一些券商資金不足,推出期貨夜市將增加經營成本。
李小加:邀請中國參加派對
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上臺後,推出不少有爭議性的改革措施,如昨日宣佈將於4月8日推出的期貨夜市,以及去年斥鉅資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等等。他昨日在網志中指出,有人質疑港交所太過重視中國市場,有如把太多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但他認為,香港正處於向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重要轉折期,有如正在籌辦一個資本市場的派對,必須要首先邀請並落實一些極具吸引力的核心人物來參加,而中國正是這個核心嘉賓。
客人希望碰到不易見到的人
李小加表示,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香港一直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首要融資平臺,幫助當時的中國邁出了改革開放的重要一步。不過,中國發展的需求不斷演變,香港亦必須相應作出調整。他打比方説,設想你在籌辦一個派對,而且你想把它辦成一個全城矚目的盛事,關鍵問題是怎樣才能邀請到城中最重要、最多的客人。我們都知道,人們參加派對,通常是為了遇見那些在其他場合中不輕易碰到的人。作為派對的主人,你需要仔細考慮邀請的優先次序,分辨出哪些對其他客人極具吸引力的『核心』人物,首先邀請並落實他們的參與。
他指,在香港,港交所做的就是籌辦一個資本市場的派對,讓無論是來自中國還是海外的投資者能在這裡相遇、相識,讓這個派對成為全球必去的盛會之一;而中國便是這個派對的核心嘉賓。對於中國這位嘉賓而言,香港的派對提供了其試驗金融與資本市場開放的平臺,讓它能夠摸著香港這塊熟悉的石頭邁出踏出國門的第一步;對於港交所這個籌辦方而言,中國的到來是對其他海外客人的莫大吸引力。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香港市場,獨特的投資産品與機會吸引最多的投資者,而投資者又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流動性吸引更大的流動性。
港交所過去20年的發展歷程驗證了上述派對模式的成功性。20年前,港交所從一個本土交易所起步,看準了中國企業來港上市的浪潮,不遺餘力地吸引中國發行人來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與上市;與此同時,被這些中企與香港這個國際平臺所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國際投資者慕名而來,其數量前所未見。最終,香港由一個本土交易所成功轉型為在股票及其衍生産品方面領先的國際交易所。對港交所的市場參與者和股東來説,港交所過去20年的成功就是最好的派對。
中國開始向資本出口國轉型
基於上述原因,李小加續稱,在首個派對取得空前成功之後,責無旁貸地應該著手籌辦下一個更大的盛會,邀請更多的、不同的嘉賓。香港今天面對的最大機遇是中國資本、金融及商品市場開放的提速。隨著中國開始由資本進口國轉型為資本出口國,香港需要從中國離岸集資中心這個傳統角色,加速轉型成為一個能夠提供全方位股本、定息、貨幣及商品産品的綜合性國際金融中心。在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面前,香港不僅有責任而且有能力確保香港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他説,香港當前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機遇,就是克服自己信心與經驗的不足,抓住歷史機遇,勇敢承辦這個奧運會級的歷史性派對,既能切合中國和國際投資者各自的戰略目標和需求,又能使雙方賓至如歸、共同創造價值。借鑒歷史,香港需要再次把目光聚焦中國,務求邀請中國成為港交所的核心嘉賓。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