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廣大農民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民富國強才有根基、才名副其實。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著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努力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的勢頭。
富裕農民,必須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農業是農民的營生之本,也是增收之道。讓農民務農增收,首先要做好調整優化農業結構這篇文章。要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向市場緊缺産品調,向優質特色産品調,向開發農業多種資源、多種功能調,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要圍繞節本增效,著力完善週到便利、優質實惠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社會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農業生産經營的各環節、全過程,讓農民不為“耕種耙收”作難,不為買難賣難犯愁,不為務農成本高、風險大擔憂。
富裕農民,必須開發農村二三産業增收空間。以一産為基礎,整合二産、三産,“一二三”産業齊步走,推動農業生産、農産品加工和農村觀光體驗融合發展,實現多重復合效益。順應農産品消費方式和行銷模式新變化,加快發展適應多樣化需求的農産品加工業,壯大縣域經濟,讓農民更充分地分享農産品加工增效、行銷增效的好處。激活農村要素資源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一招,要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開發利用好農村閒置資源,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
富裕農民,必須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農民務工收入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大頭,要千方百計穩住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增長的勢頭。圍繞提升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廣泛開展實用性強的職業技能培訓,為他們外出務工和就近創業創造好的素質條件。農民工返鄉創業一舉多得,要積極引導、大力扶持,幫助他們解決創業難題、降低創業成本,使之成為帶動農民就近就業、繁榮鄉村的重要力量。
富裕農民,必須加大政策助農增收力度。近年來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好局面,是與各級政府持續增加“三農”投入分不開的。財政增收形勢再困難,也要優先保障“三農”投入,切實增加總量、優化結構、轉換機制、加強管理,把錢花到刀刃上。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落實重要農産品最低收購價政策和臨時收儲政策,搞好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健全儲備吞吐調節機制,防止谷賤傷農。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