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北京600家大紅門商戶入駐白溝 原有市場將改造

2014-09-29 09:26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原標題:北京600家大紅門商戶入駐白溝 原有市場將改造

  昨天,河北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正式開門營業,600余家來自大紅門地區的商戶正式轉戰白溝,在“新家”開業經營。豐臺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紅門地區原有市場將在明年啟動就地改造試點,豐臺還將研究制定大紅門地區服裝產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禁止”或是“鼓勵扶持”的具體產業。

  □現場

  商戶考察多次後決定入駐

  昨天上午10時,隨著彩色煙霧騰空而起,白溝大紅門國際服裝城開門營業,“大紅門”三個字也正式進駐白溝商圈。首批入駐服裝城的約有600家大紅門商戶。

  “今兒起算是正式從大紅門轉戰白溝了!”已經在豐臺大紅門地區經營了二十多年的商戶許長發說,自己今年3月份起就來白溝地區考察過多次,最終決定落戶,“早晚都得搬出北京,早出來比晚出來好,早出來還能搶佔個好先機。”

  許長發老家在黑龍江,此前一直在大紅門市場經營男裝業務,這次在白溝租了3個攤位。他說,原來在大紅門地區租的是平房攤位,空間狹小且租金昂貴,“白溝這邊免5年租金,我一年物業費等成本花費也就4萬,可在大紅門,一年成本算下來得40萬。”許長發稱,自己還在白溝買了房子,考慮以後把孩子接到這邊來上學。

  另一名商戶石明華則表示,他也來白溝考察了五次,最後才選定這里。“最開始還是顧慮人流問題,但政府支持,當地也有幾十年的箱包產業,不怕發展不起來。”他告訴記者,昨天開業才15分鐘,自己就賣出了20多條褲子。

  據了解,當天的客流量達到了萬余人,預計國慶七天小長假將達到5萬余人。

  □進展

  1500余家商戶有意落戶白溝

  據介紹,本次開業商城為A座經營區域,首批入駐商家600戶。定位為大眾服裝,主要經營男裝、女裝、童裝三種品類,實行以批發為主,零售為輔的經營模式,入駐商戶主要為浙江商家及部分大紅門地區散戶。

  截至目前,已有15000多組大紅門地區市場和商戶到白溝考察,4家市場與保定白溝達成合作意向,1500余家商戶達成落戶意向,這也意味著後期還將有商戶陸續入駐白溝。

  此外,記者從白溝了解到,保定市委市政府正著手制定白溝區域的發展規劃,把白溝周邊隸屬于高碑店的幾個鄉如雄縣、容城等納入白溝發展區域。

  除了五年免租的優惠政策,大紅門地區商戶入駐白溝後的生活、教育、醫療等困難,也將得到解決。據介紹,白溝已經在相應片區內規劃建設了總投資近5億元的兩所小學、一所高中,其中一所小學的主體工程目前已經封頂,即將投入使用。

  □規劃

  大紅門地區摸底下月底完成

  大紅門疏解辦專職主任盧大文介紹,為了摸清有關商戶的情況,目前每個市場都建立臺賬,了解商戶的想法、意願。

  根據匯總的情況,目前大紅門地區有活躍市場43家。豐臺對這43家市場進行了摸底調研,細化市場名稱、用地規模、建築面積、經營內容、攤位數量、產權單位等信息,預計全部的調查摸底工作在今年10月底會基本完成。

  盧大文說,大紅門功能疏解總的方針是調整、轉移、撤並、升級,原則就是試點先行,項目推進,“在疏解方針涉及到的幾個方面我們都會相應選擇試點來推進,此次開業的白溝大紅門服裝城就是轉移商戶的一個試點。”

  原有市場明年起將就地改造

  盧大文透露,大紅門地區原有的服裝市場,也即將開始就地改造的試點,豐臺計劃從中選取1至2個市場試點,優化轉型升級方案,盡早啟動,“目前已有四個市場申請報名了,明年會正式啟動改造。”據介紹,未來的大紅門將發展時尚創意產業聚集區,目前整體定位正在研究中。

  豐臺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已出臺的《豐臺區禁止和限制新增產業的目錄》,豐臺區將明確禁止發展產業類型,各行業主管部門和項目審批部門在執行辦理程序時一並予以審查,嚴格控制行業增量。

  同時,豐臺目前還正在加緊研究制定大紅門地區服裝產業發展指導目錄,並細化服裝產業鏈主要環節及有關業態,從紡織技術研發、面輔料生產、服裝設計、服裝加工、輔鏈環節等產業環節入手,明確是“鼓勵扶持”,還是“禁止”。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